耳目口鼻形,人各师其师
出处:《体斋诗为梁溪冯季求作》
宋 · 敖陶孙
口腹不自主,来吟体斋诗。
三肃斋中人,问体安措辞。
体卑语近拘,体高语近欺。
耳目口鼻形,人各师其师。
要之天地间,当以一理推。
冯侯好兄弟,一一清庙姿。
是家好谈道,脱略毛与皮。
一堂春愔愔,诗礼相娱嬉。
但愧远客尘,涴子连理枝。
虽然参自诀,要知不磷缁。
我车得国工,分路有险夷。
君知鲁叟圣,妙在物不遗。
当其作春秋,一字如权锤。
越境惜赵盾,断谓此语非。
俗儒无已心,望道如隔纰。
闭门画圆方,用世多参差。
千载堪一咍,汝足未及巇。
冯郎顾我笑,坐久炉烟迟。
黄花粲墙东,青山转墙西。
吾言亦已费,须君浮一卮。
三肃斋中人,问体安措辞。
体卑语近拘,体高语近欺。
耳目口鼻形,人各师其师。
要之天地间,当以一理推。
冯侯好兄弟,一一清庙姿。
是家好谈道,脱略毛与皮。
一堂春愔愔,诗礼相娱嬉。
但愧远客尘,涴子连理枝。
虽然参自诀,要知不磷缁。
我车得国工,分路有险夷。
君知鲁叟圣,妙在物不遗。
当其作春秋,一字如权锤。
越境惜赵盾,断谓此语非。
俗儒无已心,望道如隔纰。
闭门画圆方,用世多参差。
千载堪一咍,汝足未及巇。
冯郎顾我笑,坐久炉烟迟。
黄花粲墙东,青山转墙西。
吾言亦已费,须君浮一卮。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体斋:斋戒,指守身如斋,保持清心寡欲。三肃:形容人的庄重严肃。
体卑:地位低下或谦逊之词。
体高:地位高或傲慢之词。
一理:普遍的道理或原则。
冯侯:对冯姓者的尊称。
脱略毛与皮:比喻去掉表面的虚饰,直指本质。
春愔愔:形容春天的寂静和祥和。
磷缁:比喻事物的黑白分明,这里指真理不会被混淆。
国工:技艺高超的工匠。
鲁叟:指孔子,因其为鲁国人且年长。
权锤:比喻权衡轻重的重要工具。
越境:超越地域或时代。
俗儒:指见识浅薄的儒生。
浮一卮:举起酒杯,饮酒。
翻译
饮食不由自主,来读斋戒诗篇。斋中三位肃穆之人,询问我身心如何措辞表达。
身体低微言语拘谨,身材高大言辞近似欺诈。
耳朵眼睛嘴巴鼻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
总之世间万物,都应遵循同一道理。
冯侯你像兄弟般亲近,言行举止清正如同庙堂之姿。
你们家族喜好谈论道义,不拘小节,直面本质。
春日里厅堂宁静,诗书礼仪相互娱乐。
我只遗憾自己尘世纷扰,沾染了你的纯洁。
虽然我们见解不同,但要知道真理不会被污染。
我的车轮得到国家巧匠,适应各种道路的坎坷。
你知道鲁国老人智慧深邃,精妙之处在于无所遗漏。
他撰写《春秋》时,每个字都像权衡轻重的锤子。
跨越边境的人惋惜赵盾,认为这种言论不妥。
世俗学者没有恒心,追求大道仿佛隔着一层纱。
他们闭门造车,入世却多有偏差。
千年历史中这值得一笑,你的境界还未达到巅峰。
冯郎看着我微笑,长久的静坐炉火显得缓慢。
黄花灿烂在东墙,青山环绕在西墙。
我的话语已经说完,期待你能举杯共饮。
鉴赏
这首宋诗由敖陶孙所作,名为《体斋诗为梁溪冯季求作》。诗人以体斋为题,探讨了人的言行举止与内在修养的关系。他认为,无论是言语还是行为,都应遵循一定的准则,不宜过于拘谨或轻浮。诗人赞赏冯季求家族崇尚道义,家中氛围和谐,诗书礼乐并重。同时,他自谦为远游之人,感叹自己可能给友人带来了些许尘埃,但仍希望保持清明之心。诗人也提到,冯季求深谙儒家之道,如同鲁国老者般智慧,对春秋笔法有独到见解。他批评了一些世俗儒生的浅薄,指出他们未能深入理解大道。最后,诗人感叹话语已尽,邀请冯季求举杯共饮,共享这宁静的春日时光和智者的交流。整首诗语言简洁,寓哲理于日常场景之中,展现出诗人对友情和道德修养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