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气百重楼,岩松千丈盖
出处:《于北平作》
隋末唐初 · 李世民
翠野驻戎轩,卢龙转征旆。
遥山丽如绮,长流萦似带。
海气百重楼,岩松千丈盖。
兹焉可游赏,何必襄城外。
遥山丽如绮,长流萦似带。
海气百重楼,岩松千丈盖。
兹焉可游赏,何必襄城外。
拼音版原文
翻译
在翠绿的田野上驻扎着兵车,卢龙城转而展开了征战的旗帜。远处的山峦美丽如同织锦,长长的河流蜿蜒像一条丝带。
海上雾气缭绕在重重楼阁之间,岩石上的松树如同千丈大的伞盖。
这里完全可以游览观赏,何必非要去到襄城之外呢。
注释
翠野:绿色的田野。戎轩:兵车,代指军队。
卢龙:地名,代指边塞或军营。
征旆:征战的旗帜。
遥山:远处的山。
丽:美丽。
绮:有花纹的丝织品,形容山色如织锦般美丽。
长流:长长的水流。
萦:环绕,缠绕。
带:比喻河流像一条丝带。
海气:海上的雾气。
百重楼:形容楼阁众多,层层叠叠。
岩松:生长在岩石上的松树。
千丈盖:形容松树高大如巨大的伞盖。
兹焉:这里。
游赏:游览观赏。
何必:为什么一定。
襄城:地名,这里泛指远方的名胜之地。
外:之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的画面,充满了军事与自然景观的融合。开篇“翠野驻戎轩,卢龙转征旆”两句,设置了一个军队驻扎在郁郁葱葱的绿色原野上的场景,其中“卢龙转征旆”可能指的是战旗随风飘扬,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生动的氛围。
接着,“遥山丽如绮,长流萦似带”两句,则描写了远处的山峦和流水,如同精美的丝织品与腰带一般。诗人通过这种比较,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传达了一种柔软而又坚韧的意象。
下片“海气百重楼,岩松千丈盖”进一步渲染了景色,其中“海气百重楼”可能暗示着楼阁中的气氛浓厚,犹如海洋之气息;“岩松千丈盖”则形象地表达了山石与苍松交织的壮观,如同一件巨大的自然织品。
最后,“兹焉可游赏,何必襄城外”两句,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这里景色如此迷人,为什么还需要去襄城之外寻找游乐之地?这不仅是对眼前风光的赞美,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倡导人们珍惜身边的美好。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军事氛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