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厥华尚赤,故为火德全文

厥华尚赤,故为火德

出处:《彼莲之美
宋 · 曾丰
彼莲之美,心乎爱矣。
所爱与直,渊乎其似。
厥根玲珑,庶乎屡空。
厥干洞然,同乎大通。
厥华尚赤,故为火德
厥德靡常,虚室生白。
受知濂溪,爱莫助之。
邹子知之,久而敬之。

拼音版原文

juéhuáshàngchìwèihuǒ

juéchángshìshēngbái

鉴赏

这首诗《彼莲之美》由宋代诗人曾丰创作,通过对莲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莲花独特美的赞美和深沉的情感。

诗中以莲花为对象,从多个角度进行细致刻画。首先,诗人赞美莲花的美丽,称其“心乎爱矣”,表达了对莲花的喜爱之情。接着,诗人进一步描述莲花的品质,称其“所爱与直,渊乎其似”,即莲花的品质与正直相似,深邃而纯粹。莲花的根部被形容为“玲珑”、“庶乎屡空”,既表现了其内在的精巧与空灵,也暗示了莲花生长环境的清幽与简朴。莲花的茎干则被比作“同乎大通”,意味着其与宇宙的和谐统一,展现出一种超脱的境界。莲花的花朵颜色为“尚赤”,象征着火的热情与活力,同时也与莲花的品格相呼应。莲花的品德被描述为“靡常”,即变化无常,但又在“虚室生白”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光明,这体现了莲花在不同境遇下都能保持本真与纯净的特质。

最后,诗人引用了两位哲学家的观点来进一步提升莲花的形象。一方面,认为莲花受到了周敦颐(濂溪)的赏识,另一方面,邹子(可能指另一位哲学家或诗人)对其持长久的尊敬态度。这些引用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表达了莲花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普遍赞誉与崇高地位。

整体而言,《彼莲之美》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不仅赞美了莲花的外在美,更挖掘了其内在的精神价值,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