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公不有驱山手,城里松林底处来
出处:《寒食相将诸子游翟园得十诗 其九》
宋 · 杨万里
花木从渠取次栽,青山那肯入城隈。
翟公不有驱山手,城里松林底处来。
翟公不有驱山手,城里松林底处来。
注释
花木:花草树木。渠:这里指路边或水边。
取次:随意,随便。
栽:种植。
青山:青翠的山峦。
那肯:怎么肯,不愿意。
城隈:城市的一角,城墙内。
翟公:古代官吏名,这里借指有能力的人。
驱山手:移山之术,比喻有超凡能力。
城里:城市中。
松林:常用来象征高洁,此处可能暗指城市中的绿地。
翻译
随意地在路边种植花木,青山又怎肯屈身进入城市的角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所作,名为《寒食相将诸子游翟园得十诗(其九)》。诗中通过对花木移植的描写,表达了诗人不愿意看到自然景物被迫进入都市环境中去的感慨。
"花木从渠取次栽" 一句,讲述的是将自然界中的花木按顺序挖掘出来并重新种植的情形。这里的“花木”指代山野之美,而“从渠取次栽”则表现了人为的移植行为。
"青山那肯入城隈" 一句,诗人借此表达对自然景物被迫进入城市环境中的不舍和反感。这里的“青山”象征着自然界之美,而“那肯入城隈”则强调了自然不愿意屈服于人类的安排。
"翟公不有驱山手" 一句,通过假设一个神话般的人物“翟公”,来表达对不可逾越天然界限的无奈。这里,“翟公”被赋予了神通力大,可以移动山脉,但即便如此,也无法将自然完全纳入城市之中。
"城里松林底处来" 一句,诗人通过“松林底处来”,描绘了一种逃避现实的愿望,即使是在城市中的松树下,也能感受到一丝自然界的气息和宁静。这里,“城里”代表了人类的活动范围,而“松林底处来”则是诗人对远离喧嚣、接近自然的一种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花木移植这一行为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与城市之间界限的思考,以及对保持自然纯净状态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