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建功名是俊豪,区区时辈乃儿曹
出处:《和吕秘校 其四》
宋 · 徐积
能建功名是俊豪,区区时辈乃儿曹。
班超投笔宁无志,樊哙横行谢见褒。
兵法每羞孙膑诈,将才惟爱武侯高。
他年不负东平约,待假偏师入不毛。
班超投笔宁无志,樊哙横行谢见褒。
兵法每羞孙膑诈,将才惟爱武侯高。
他年不负东平约,待假偏师入不毛。
鉴赏
这首诗《和吕秘校(其四)》由宋代诗人徐积所作,通过对比历史人物与当世之人的态度,表达了对英雄气概与高尚品德的推崇。
首联“能建功名是俊豪,区区时辈乃儿曹”以鲜明的对比开篇,指出能够建立功名者是真正的豪杰,而那些碌碌无为的普通人则如同孩童。这种对比强调了成就与身份之间的巨大差异,同时也暗含着对英雄主义的颂扬。
颔联“班超投笔宁无志,樊哙横行谢见褒”引用了班超和樊哙的故事。班超曾投笔从戎,展现了他追求功名的决心;樊哙则是勇猛的将领,他的事迹被后人传颂。这两句通过典故,进一步强调了英雄的意志与行动力。
颈联“兵法每羞孙膑诈,将才惟爱武侯高”则转向对军事策略与将领才能的讨论。孙膑的智谋虽然在兵法上值得敬重,但诗人更欣赏诸葛亮(字孔明,常被称为武侯)的全面才能与高尚品德。这表明了诗人对于智慧与道德并重的将领的推崇。
尾联“他年不负东平约,待假偏师入不毛”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抱有的期望与决心。他相信自己能够不负重托,即使面对艰难险阻,也会像历史上的英雄一样,率领军队深入未知之地,完成使命。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自己能力的信心以及对实现目标的坚定信念。
综上所述,《和吕秘校(其四)》通过对比、引用历史典故以及对未来行动的展望,展现了对英雄气概、高尚品德以及个人能力的赞美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