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粉黛非真色,晚觉雕镌损自然
出处:《三叠 其十》
宋 · 刘克庄
早知粉黛非真色,晚觉雕镌损自然。
天巧千林均一气,人痴一叶费三年。
天巧千林均一气,人痴一叶费三年。
注释
早知:原本就知道。粉黛:化妆品,古代女子常用以修饰容貌。
非真色:不是真正的自然色彩。
晚觉:晚年才意识到。
雕镌:雕刻或精细刻画,这里比喻过度修饰。
损自然:损害了事物的本来面貌。
天巧:大自然的巧妙。
千林:众多的树林,象征自然万物。
均一气:均匀一致,指大自然的和谐。
人痴:人的痴迷。
一叶:一片树叶,象征个体。
费三年:花费很长时间,形容专注投入。
翻译
早知化妆并非真实的美态晚年才察觉过分雕琢会破坏天然之美
鉴赏
这首诗是刘克庄的《三叠》其十,体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和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开篇“早知粉黛非真色,晚觉雕镌损自然”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加工与天然之美的反思。"粉黛"指的是化妆用的粉和墨,"雕镌"则是雕刻和镌刻,这些都是人类用来装饰或创作的工具。但诗人认为,这种由人工添加的色彩和图案,并非真正的美,而是一种对自然之物的损害。第二句“晚觉”表明这是一种后来的认识,经过时间的沉淀,诗人才意识到了这一点。
接下来的两句“天巧千林均一气,人痴一叶费三年”进一步强调了这个观点。“天巧”指的是自然界的神奇创造力,“千林”则是森林的泛称,这里的“一气”意味着自然万物都来源于同一种生命之气,是和谐统一的。相比之下,人的智慧(“人痴”)往往在一个小小的叶子上花费三年时间去雕琢,这种刻意的工夫反而显得愚蠢。
整首诗通过对比自然与人工、天然美与技艺加工的差异,抒发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应顺应自然、简约不繁的审美观念。这也反映出宋代文人重视自然情趣和生命本真的文化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