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随世祖重携剑,却为文皇再读书
出处:《纳省卷赠为首刘象》
唐 · 沈彬
曾应大中天子举,四朝风月鬓萧疏。
不随世祖重携剑,却为文皇再读书。
十载战尘销旧业,满城春雨坏贫居。
一枝何事于君借,仙桂年年幸有馀。
不随世祖重携剑,却为文皇再读书。
十载战尘销旧业,满城春雨坏贫居。
一枝何事于君借,仙桂年年幸有馀。
翻译
他曾应召参与大中天子的选拔,历经四朝岁月,头发稀疏了。不再像世祖那样重提佩剑,而是为了文皇再次研读诗书。
十年战乱消磨了旧日产业,全城春雨侵蚀了贫寒的居所。
我为何向你借这一枝(喻指才华),只因仙桂年年都有剩余(寓意机会多)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历史感的诗,通过对过往荣耀与现实困顿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的深刻感慨。诗中“曾应大中天子举”一句,展示了作者曾经参与重要的国事选拔,被赋予重任的辉煌历史;“四朝风月鬓萧疏”则描绘出历经四个朝代的沧桑变化和个人头发如同秋天枯叶般的凄凉。
“不随世祖重携剑,却为文皇再读书”两句,表明诗人虽然没有像祖先一样手持宝剑征战沙场,却仍然秉承了对文化的尊崇和学习,这也许是作者对于个人使命与时代变迁的一种自我安慰。
“十载战尘销旧业”直白地表达了十年的战争废墟中,往昔的辉煌成就已不复存在;“满城春雨坏贫居”则形象地描绘出连绵的春雨中,曾经繁华如今却只剩下破败的家园。
最后两句,“一枝何事于君借,仙桂年年幸有馀”,通过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某种精神寄托或理想的渴望,以及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和一种幸存之感。
这首诗语言质朴而意深,透露出作者对于个人与国家命运交织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