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洞门何尝扃,俗客自灭迹全文

洞门何尝扃,俗客自灭迹

出处:《山庄石室清坐
宋 · 邓深
时登大石楼,雅爱小石室。
欠伸欲打头,睡卧可舒膝。
明洁意自宽,深沉境逾寂。
藏春绝严风,生秋无畏日。
天设世莫知,神工鬼有力。
幼舆饱丘壑,马融富书籍。
洞门何尝扃,俗客自灭迹
谁欤助微吟,幽虫声唧唧。

注释

时:时常。
登:登上。
大石楼:高大的石头楼。
小石室:小型的石头房间。
欠伸:伸懒腰。
舒膝:舒展膝盖。
明洁:明亮洁净。
宽:宽广。
深沉:深邃寂静。
逾:更加。
藏春:封锁春天。
严风:严寒的风。
生秋:面对秋天。
无畏日:无所畏惧的日子。
天设:大自然安排。
世莫知:世人难以理解。
幼舆:幼时乘车游历。
饱丘壑:饱览山水。
马融:古代学者马融。
洞门:山洞之门。
扃:关闭。
俗客:世俗访客。
灭迹:消失踪迹。
微吟:低声吟诵。
幽虫:昆虫。

翻译

我时常登上大石楼,特别喜爱那小石室。
困倦时伸个懒腰,躺下休息能让膝盖舒展。
明亮洁净让人心情宽广,深沉静谧更显心境宁静。
春天的气息被严密封锁,秋天来临也不惧怕。
大自然的安排世人难识,神鬼之力却能创造奇迹。
幼舆饱览山水,马融则满腹经纶。
洞门从未上锁,世俗之人自然不再来访。
又有谁来助我低声吟唱,只有虫鸣声声入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中石室的生活情景,以及他对自然的喜爱和内心世界的宁静。开篇“时登大石楼,雅爱小石室”表明诗人偶尔攀登高耸的石楼,却更喜欢自己那简朴的小石室。这些建筑不仅是物理空间,也象征着诗人的精神居所。

“欠伸欲打头,睡卧可舒膝”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在小石室中的悠然自得,无拘无束。他的身体语言——微微伸懒腰、躺卧于石室之中,都透露出一种放松和满足。

“明洁意自宽,深沉境逾寂”则从心灵层面刻画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清净无为的状态下,他的心态自然宽广,而那种深邃和宁静,则是超越世间喧嚣所达到的境界。

“藏春绝严风,生秋无畏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自然的融合。他不畏惧季节更迭,无论是春天的风还是秋天的太阳,都不能干扰他的宁静和喜悦。

“天设世莫知,神工鬼有力”表达了一种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认可,这里的“天设”指的是自然界的安排,而“神工鬼有力”则是对自然之美和其不可思议之力的赞叹。

诗中的“幼舆饱丘壑,马融富书籍”可能是在比喻自己与古人马融一样,对知识和书籍有着无尽的渴望,而“洞门何尝扃,俗客自灭迹”则是说他愿意长久地隐居于自然之中,不愿意被世俗之事打扰。

最后,“谁欤助微吟,幽虫声唧唧”展现了诗人在这宁静环境中的艺术创作和对大自然的倾听。他可能是在寻求与他同样享受自然之美者的共鸣,而“幽虫声唧唧”则是自然界中最柔和的声音,成为了诗人心灵深处的音乐。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