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民四十年涵煦,耕凿安知荷帝功
出处:《永昭陵挽词三首 其三》
宋 · 欧阳修
行殿沉沉画翣重,凄凉挽铎出深宫。
攀号不悟龙胡远,侍从犹穿豹尾中。
日薄山川长起雾,天寒松柏自生风。
斯民四十年涵煦,耕凿安知荷帝功。
攀号不悟龙胡远,侍从犹穿豹尾中。
日薄山川长起雾,天寒松柏自生风。
斯民四十年涵煦,耕凿安知荷帝功。
注释
殿:宫殿。沉沉:深沉、庄重。
画翣:绘有图案的扇子。
重:繁多。
凄凉:冷清、悲凉。
挽铎:摇动丧钟。
深宫:皇宫深处。
龙胡:古代对帝王的尊称。
远:遥远。
侍从:随从官员。
豹尾:古代官员的服饰,象征权力。
日薄:太阳接近。
起雾:出现雾气。
天寒:天气寒冷。
松柏:常绿植物,象征坚韧。
自生风:自然产生风。
斯民:此民、这些百姓。
涵煦:滋润养育。
荷帝功:承受帝王的恩惠。
翻译
宫殿深沉画扇重重,凄清的铃声从深宫传出。攀爬呼喊却不知龙胡之遥远,侍从们依然身着豹尾官服穿梭其中。
太阳接近山川常有雾气弥漫,天气寒冷松柏自行生风。
百姓四十年来沐浴恩泽,农耕开凿怎能知晓是帝王的功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永昭陵挽词三首》中的第三首,描绘了对永昭陵的哀悼之情以及对先帝的怀念。诗中通过行殿的沉重和挽铎的凄凉,传达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暗示了陵墓主人地位的崇高。
"行殿沉沉画翣重",描绘了行宫的深沉静谧,华美的装饰显得格外沉重,象征着逝者的威严与哀荣。“凄凉挽铎出深宫”,挽铎声在寂静的深宫回荡,渲染出哀伤的挽歌氛围。
“攀号不悟龙胡远”,表达了人们对逝去君主的深深哀悼,即使呼号也无法唤回他的身影。“侍从犹穿豹尾中”,豹尾服饰暗示着皇家仪仗,即使在悲痛之中,侍从们仍保持着对皇室的忠诚。
“日薄山川长起雾,天寒松柏自生风”,自然景象进一步烘托出哀思,日光微弱,山川笼罩在雾气中,寒冷的天气使松柏摇曳生风,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
最后,“斯民四十年涵煦,耕凿安知荷帝功”,诗人感慨人民在先帝四十年的统治下受到恩泽,百姓的安居乐业并非理所当然,而是源于帝王的辛勤付出和功绩。这句诗是对逝者为国为民的深深敬仰和感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永昭陵的哀思,同时也寓含了对先帝的赞美和怀念,展现了欧阳修深厚的文人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