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山以超海,老矣将奈何
出处:《盟鸥榭之北作一峰名碧云自》
清末近现代初 · 郑孝胥
扪胸极坦荡,何时幻嵯峨。
为山仅二仞,倒影临池波。
袖中出太华,夜负烦夸娥。
儿童尽惊倒,势欲苍苍摩。
鬼凿混沌窍,灵探星宿窝。
碧云飞未起,作态犹婆娑。
篆文志其胁,安知非皇娲。
小窗学跏趺,尽日对吟哦。
祇愁风雨来,跋扈如天魔。
挟山以超海,老矣将奈何。
为山仅二仞,倒影临池波。
袖中出太华,夜负烦夸娥。
儿童尽惊倒,势欲苍苍摩。
鬼凿混沌窍,灵探星宿窝。
碧云飞未起,作态犹婆娑。
篆文志其胁,安知非皇娲。
小窗学跏趺,尽日对吟哦。
祇愁风雨来,跋扈如天魔。
挟山以超海,老矣将奈何。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至近代初年的诗人郑孝胥所作,题为《盟鸥榭之北作一峰名碧云自》。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和对艺术创作的热爱。首句“扪胸极坦荡,何时幻嵯峨”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宽广与对峻岭的向往,暗示着创作灵感的突发。接下来的诗句通过“为山仅二仞,倒影临池波”展现了峰峦虽小但倒映在池中的景象,富有动态美。
“袖中出太华,夜负烦夸娥”运用神话元素,表达峰峦如同华山般挺拔,夜晚也显赫非凡。儿童的惊叹“势欲苍苍摩”进一步渲染了碧云峰的雄伟。诗人接着写到峰石如鬼斧神工,星辰般的洞穴和窝巢,形象生动。
“碧云飞未起,作态犹婆娑”描绘了峰顶云雾缭绕,姿态万千。最后两句“篆文志其胁,安知非皇娲”借篆文寓意峰石的纹理,暗示其来历神秘,仿佛是女娲所造。诗人在此峰前静坐冥想,整日吟咏,却担心风雨来袭,破坏这宁静。
全诗以个人心境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寓言与现实交织,展现出诗人对艺术创作的执着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面对岁月流逝、壮志难酬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