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斧暴公子,酌泉吴隐之
宋 · 曹彦约
仗斧暴公子,酌泉吴隐之。
斯人未易得,于我最相知。
见义为常勇,求贤信不疑。
典刑今在此,此去有馀师。
斯人未易得,于我最相知。
见义为常勇,求贤信不疑。
典刑今在此,此去有馀师。
注释
仗斧:手持利斧,象征权势或豪迈。暴公子:豪贵的公子,可能指有权势的人物。
酌泉:品鉴泉水,可能暗示清廉或高尚的生活。
吴隐之:东晋名臣,以廉洁著称。
斯人:此人,指吴隐之。
易得:容易找到,这里指常见或普通。
相知:相互了解,知己。
见义:见到正义。
常勇:经常表现出勇敢。
求贤:寻求贤能之人。
典刑:典范,榜样。
翻译
手持利斧的豪贵公子,正在品鉴泉水,那是吴隐之。这样的人不易寻觅,对我来说,他最为了解我。
他见到正义总是勇往直前,寻求贤才从不怀疑。
他的典范和榜样就在这里,从此地离去,仍有足够的教诲和指引。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彦约所作,题为《送以道赴汉东兵官因呈绣使吴胜之同年兼简李伯行检法许定夫军使三首(其二)》。诗中,诗人以“仗斧暴公子”比喻吴胜之,形容他如同手持利斧的豪迈人物,暗示其刚毅果决的性格。诗人称赞吴胜之不仅为人不易得,而且对自己理解深刻,两人关系密切。
接着,诗人赞赏吴胜之见义勇为,对寻求贤才毫不怀疑,显示出他的高尚品质和识人之明。最后,诗人认为吴胜之的行为可以作为典范,他的存在就是一种激励,对于后人来说,他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高度评价和深厚的友情,同时也寓含了对吴胜之出仕汉东兵官的期许与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