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贫只与诗为伍,客去从教睡作俦
出处:《听雨诗》
宋 · 苏泂
三分春事二分休,造化明明百草头。
一夜雨声清似玉,半窗梅影淡于秋。
家贫只与诗为伍,客去从教睡作俦。
败衲依然湖海阔,老来无喜亦无忧。
一夜雨声清似玉,半窗梅影淡于秋。
家贫只与诗为伍,客去从教睡作俦。
败衲依然湖海阔,老来无喜亦无忧。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词人苏轼的《听雨》。从内容上看,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和夜雨声响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三分春事二分休,造化明明百草头。" 这两句写出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生机勃勃景象,其中“三分春事”暗示了春天繁忙的生产和生活状态,而“二分休”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悠闲自得的心境。“造化明明百草头”则是对大自然赋予万物生机的赞美之词。
"一夜雨声清似玉,半窗梅影淡于秋。" 这两句通过对夜晚雨声和梅花影子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静谧夜色中感受到的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一夜雨声清似玉”形象地将雨声比作清脆如玉的声音,而“半窗梅影淡于秋”则是对梅花孤傲不群特质的描绘,透露出诗人内心的高洁与宁静。
"家贫只与诗为伍,客去从教睡作俦。"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在物质上可能是“家贫”的他,却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诗词之中,与诗为伴。同时,“客去”意味着朋友或知音的离去,而“从教睡作俦”则是一种对现实困境超然处之的态度。
"败衲依然湖海阔,老来无喜亦无忧。" 最后两句通过对自己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示了诗人达观的人生态度。“败衲”指的是破旧的衣衫,而“依然湖海阔”则表明即便是如此贫困,心胸也宽广如同大自然。至于“老来无喜亦无忧”,则是一种对待人生的豁达态度,无论悲喜,都能保持内心的平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夜雨声响、梅花影子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个人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