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倦当自归,非为猿鹤怨
求济敢自必,苟安固所愿。
孤愁知无益,暂忍复永叹。
夜久忽自睡,倦极不知旦。
舟人呼我起,顺风不容缓。
半篙已湖心,一叶恰镜面。
仰见云衣开,侧视帆腹满。
天如琉璃钟,下覆水晶椀。
波光金汁泻,日影银柱贯。
康山杯中蛭,庐阜帆前幔。
豁然地无蒂,渺若海不岸。
是身若虚空,御气游汗漫。
初忧触危涛,不意拾奇观。
近岁六暄凉,此水三往返。
未涉每不宁,既济辄复玩。
游倦当自归,非为猿鹤怨。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泊舟:停船。番君湖:地名。
风雨:风雨交加。
夜半:半夜时分。
求济:寻求帮助。
苟安:勉强求安。
孤愁:孤独的忧虑。
暂忍:暂时忍受。
舟人:船夫。
顺风:顺着风向。
半篙:半根竹篙。
湖心:湖中央。
云衣:云层。
帆腹:船帆的腹部。
琉璃钟:形容天空清澈如琉璃。
水晶碗:形容湖面如水晶。
康山:地名。
庐阜:地名。
豁然:开阔。
海不岸:无边无际的大海。
御气:驾驭气息。
汗漫:广阔无垠。
危涛:危险的波涛。
奇观:奇异景象。
六暄凉:形容气候变化多端。
三往返:三次往返。
未涉:未涉足。
既济:已经渡过。
游倦:游玩疲倦。
猿鹤怨:对猿鹤的抱怨。
翻译
停船在番君湖,风雨直到半夜。寻求帮助不敢肯定,苟且偷安本就是心愿。
孤独的忧虑无济于事,暂且忍受再长叹。
夜深不知不觉入睡,疲倦得忘了天亮。
船夫唤醒我,顺风航行不能拖延。
半篙已到湖心,一片叶子像镜子般平滑。
抬头看见云层裂开,侧看船帆鼓满了风。
天空如琉璃钟,下边覆盖着水晶碗。
波光如金色液体倾泻,日影如银柱贯穿。
康山杯中的小虫,庐阜帆前的幔布。
天地开阔无边际,仿佛大海无岸。
身体如在虚空中,驾驭气息漫游无阻。
起初担心触碰危险的波涛,没想到却收获奇异景象。
近年来天气多变,这湖水我已往返三次。
每次未涉足时总不安,渡过之后又欣赏不止。
游玩累了该回家,不是因为对猿鹤有所怨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鄱阳湖畔停泊舟船的经历。诗中充满了动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
“泊舟番君湖,风雨至夜半。”开篇即设定了一种孤独与不安的情绪,舟船在风雨中停靠在君子湖畔,夜色已深,给人一种萧索之感。
“求济敢自必,苟安固所愿。”诗人表达了对安全的渴望和坚定的信心,只要能够平安无事,就是最大的愿望。
“孤愁知无益,暂忍复永叹。”这里流露出一种悲凉的情感,对于自己目前的处境感到无奈,但又只能暂时忍耐着继续哀叹。
“夜久忽自睡,倦极不知旦。”疲惫交加之下,诗人不觉间便沉入梦乡,连时间的流逝都不知道。
“舟人呼我起,顺风不容缓。”被舟人唤醒后,发现风向已转,顺风而行不能有丝毫耽搁。
“半篙已湖心,一叶恰镜面。”诗中描绘了舟船已经驶入湖心,水面如同一面镜子一般平静。
接下来的几句:“仰见云衣开,侧视帆腹满。天如琉璃钟,下覆水晶碗。”更是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一个生动的画面。
“波光金汁泻,日影银柱贯。”这里则是对阳光、波光和日影进行描绘,色彩斑斓,给人以美的享受。
“康山杯中蛭,庐阜帆前幔。”诗人的视角转向远方,将自然景观与舟船的动态结合起来,增添了画面之中的层次感。
“豁然地无蒂,渺若海不岸。”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如同大海一般广阔,无边际,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是身若虚空,御气游汗漫。”诗人将自己的身体比喻为空空,似乎在强调一种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
后面的几句:“初忧触危涛,不意拾奇观。近岁六暄凉,此水三往返。”则是对过去经历的回顾,以及对现在所处环境的感受和体验。
最后,“未涉每不宁,既济辄复玩。游倦当自归,非为猿鹤怨。”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不安和对已过往事的反思,同时也暗示了一种归隐田园的愿望,这里并非是因为与世隔绝,而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刻体悟。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更通过精细的景物描写和对比,构建出一个既富有哲理又充满美感的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