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酒便思归白社,将书不敢寄洪乔
出处:《寄舍弟鼎》
元末明初 · 周棐
生计依人转寂寥,别来心事向谁消。
镜中华发随年改,溪上青山入梦遥。
对酒便思归白社,将书不敢寄洪乔。
越情吴思浑无赖,独倚江楼送暮潮。
镜中华发随年改,溪上青山入梦遥。
对酒便思归白社,将书不敢寄洪乔。
越情吴思浑无赖,独倚江楼送暮潮。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周棐在元末明初时期,与弟弟周鼎分离后,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亲情的深切渴望。
首联“生计依人转寂寥,别来心事向谁消”,开篇即点出诗人因生活依赖他人而感到的孤寂,以及与弟弟分别后,心中郁结的情感无人倾诉的苦闷。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生动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空虚与失落。
颔联“镜中华发随年改,溪上青山入梦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通过镜子映照出自己随着岁月流逝而长出的白发,象征着时光的无情与生命的衰老;而“溪上青山入梦遥”则以青山入梦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远方弟弟的思念,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颈联“对酒便思归白社,将书不敢寄洪乔”表达了诗人对回归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传递书信的犹豫。这里,“白社”象征着简朴、宁静的生活环境,而“洪乔”则是典故,指不善传递书信的人,暗示诗人对书信传递的担忧,反映了他对弟弟安全的关切。
尾联“越情吴思浑无赖,独寄江楼送暮潮”收束全诗,诗人的情感达到了高潮。他感叹于与弟弟之间的情感交流难以实现,只能独自一人在江边的楼阁中,面对着渐行渐远的潮水,寄托着对弟弟的思念与对未来的忧虑。这一场景既凄美又深沉,充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亲情的深深眷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运用,深刻地表达了诗人与弟弟分离后的孤独、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无奈,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哀愁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