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好在长淮水,十年三往来全文

好在长淮水,十年三往来

宋 · 苏轼
好在长淮水,十年三往来
功名真已矣,归计亦悠哉。
今日风怜客,平时浪作堆。
晚来洪泽口,捍索响如雷。

注释

长淮水:指淮河,中国东部的重要河流。
十年三往来:形容诗人频繁地在淮河两岸活动。
功名真已矣:指追求功名的生涯已经结束。
归计亦悠哉:回家的计划显得非常漫长。
风怜客:风似乎对旅人表示同情。
浪作堆:比喻往日平静的水面现在像货物堆积。
洪泽口:淮河的一个重要渡口。
捍索响如雷:描述挽缆绳的声音宏大,如同打雷。

翻译

幸亏有那漫长的淮河水,我十年间往返了三次。
功名之路已经走到尽头,回家的打算也显得漫长而遥远。
今日的风仿佛怜悯我这过客,往常的波浪如今却像堆积的货物。
傍晚时分来到洪泽湖口,挽缆绳的声音如同雷鸣般响亮。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所作,名为《过淮三首赠景山兼寄子由(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然,以及对归乡之路的无限留恋。

“好在长淮水,十年三往来。”开篇即描绘出诗人与长淮水之间的情感纽带,十年的时光里三次经过此地,每一次都是心境的变化和情感的积累。长淮水仿佛成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一部分。

“功名真已矣,归计亦悠哉。”诗人提到功名已在,但对于归乡的计划却显得悠远而不迫切。这反映出苏轼对功名利禄已经有了一定的看破,而对归隐田园的向往则是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

“今日风怜客,平时浪作堆。”在这两句中,诗人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事变迁的感慨。今日的风似乎更为凄清,这种感觉与往日轻率地堆砌起来的功业形成鲜明对比。

“晚来洪泽口,捍索响如雷。”最后两句则是对未来归隐生活的一种憧憬。在洪泽湖畔,诗人希望能够安静下来,就像寻找水源的声音逐渐清晰起来一样,这也是他内心对于平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苏轼特有的意境和语言风格,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超脱,以及对归隐田园生活的无限憧憬,是一篇融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美丽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