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宜先施士固有,德不期报人谁听
一从仕版秪事役,往往牢落如明星。
假能作意笃恩好,言语不过时芳馨。
死生贵贱两乖角,黄钟可扣非柔莛。
吾见何子取路别,秋霜皦日看鸿冥。
一言意合即定分,咄嗟洞见无留停。
慈亲八十发黄素,稚子三岁眸青荧。
此翁贫苦不敢叹,意欲欢笑娱亲庭。
往年我官南武郡,士有林子家伶俜。
一儿得官走上国,投铨中品书安宁。
忽去病死不得返,我亦愤泣伤飘零。
徐言中表有贤丈,已收旅骨依林坰。
是年我归再通讯,冬日已照尧阶蓂。
书中报我方急扰,我意官下非常经。
鄱阳胡子遽客死,此翁立为营辎軿。
我时方卧生叹息,不觉洒泪沾床屏。
恩宜先施士固有,德不期报人谁听。
贫犹务德幸今见,死不背义闻前铭。
又思此翁乃常履,盛誉未足滋芳名。
有如此翁空试用,慕附始见真膻腥。
一官未用念乡里,九鼎自合尊朝廷。
行看謦欬立事业,下邦震动如雷霆。
淮田野人分屏置,双鬓不复当年青。
乾愁道路阻会面,恨酒不醉嗟长醒。
短书一纸说情状,安得模写无馀形。
何如未决待清暑,尚期一醉同壶瓶。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同年:同时。僧:僧侣。
仕版:仕途。
牢落:孤独落寞。
黄钟:古代乐器,声音宏大。
柔莛:柔弱的草茎。
何子:某个人的名字。
鸿冥:大雁飞向远方。
生叹息:深深叹息。
床屏:床帷。
九鼎:比喻国家。
朝廷:政府。
謦欬:咳嗽声,引申为言论。
震动:影响。
双鬓:两鬓。
乾愁:深深的忧虑。
模写:描绘。
清暑:清凉的夏天。
壶瓶:酒壶。
翻译
同年考中进士的僧侣,暂时聚在一起像浮萍般漂泊不定。一旦投身仕途,就忙于事务,常常孤独落寞,如同暗淡的星星。
即使真心相待,言辞也仅限于一时的温馨芳香。
生死贵贱的差异,就像敲击黄钟而非柔弱的草茎,难以共鸣。
我见到何子选择不同的道路,如同秋霜白日,看着鸿雁飞向远方。
一旦心意相通,便决定彼此命运,无需犹豫,一眼洞悉。
慈祥的老人八十多岁,孙子三岁眼神明亮。
他虽贫困,却不敢唉声叹气,只想以欢笑让亲人开心。
过去我在南武郡做官,有个叫林子的士人生活困顿。
他的儿子得到官职离开,寄来的信告知平安。
突然,林子病逝无法返回,我也为此悲伤飘零。
听说亲戚中有位贤良丈人,已收留了他的遗骨。
那年我回家再次通信,冬日阳光照耀着朝廷阶梯。
信中告诉我情况紧急,官场之事非比寻常。
鄱阳的一位胡姓官员客死异乡,这位老翁立即安排后事。
那时我躺在床上感叹,不知不觉泪水打湿了床帷。
恩惠应先给予,士人本有德行,不求回报,谁又能听闻。
即使贫穷,仍追求美德,如今所见,死也不忘道义。
想起这位老翁,他的名声并未因赞誉而更显芬芳。
这样的老翁只被空置不用,让人感叹,只有附庸者才显真实。
一个官职不足以让他忘记乡亲,真正的尊崇应在朝廷。
不久将看到他凭借声誉建立功业,震动四方。
岁月流逝,相见不易,只愿借酒浇愁。
一封简短的信难以详述情感,如何能完全表达。
不如等待暑气消退再做决定,期待能一同畅饮。
尚且期待在清凉夏日,共饮一壶,共享欢乐。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旧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开篇“同年进士同坛僧,暂联戢戢如浮萍”一句,设定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朋友关系,他们既是同一年考取功名的进士,又像是同在一座佛寺中的和尚,相互之间的联系就像水面上的落叶,轻松而不执着。
“一从仕版秪事役,往往牢落如明星”表明诗人自进入仕途后,便被繁杂的官务所束缚,偶尔得到片刻的自由和安稳,就像夜空中熠熠生辉的星辰一样难得。
“假能作意笃恩好,言语不过时芳馨”诗人希望能够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不是随波逐流,只在适当的时候说出那份浓郁而不失时宜的情谊。
接下来,“死生贵贱两乖角,黄钟可扣非柔莛”一句,通过对比生命中的死亡、生存、尊贵与贫贱的差异,以及音乐中的黄钟声响,但并非是温柔和顺的声音,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的无常和复杂情感。
“吾见何子取路别,秋霜皦日看鸿冥”诗人看到朋友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就像秋天的霜冻在阳光下融化,看到了远方模糊不清的景象。
“一言意合即定分,咄嗟洞见无留停”表达了一种一旦心意相通,即刻决定分手的决断,以及对未来变化的豁然洞察和无所挂念的心境。
随后,“慈亲八十发黄素,稚子三岁眸青荧”描绘了家中老母年迈白发如素,而幼儿却眼神清澈活泼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家庭的深厚情感。
“此翁贫苦不敢叹,意欲欢笑娱亲庭”诗人自己生活贫困,但内心渴望能带给家人欢乐和微笑。
“往年我官南武郡,士有林子家伶俜”回忆起过去在南武郡担任官职时,有一位士人名叫林子的,与之结识。
“一儿得官走上国,投铨中品书安宁”林子的儿子考取了功名,前往京城报到,而林子则留下给诗人写信,表示平安无事。
“忽去病死不得返,我亦愤泣伤飘零”然而林子的儿子不久后因病去世,无法返回,这让诗人深感悲痛和失落。
“徐言中表有贤丈,已收旅骨依林坰”诗人听说有位贤良的表兄弟来信,已经将林子的遗骸安葬在了山谷之中。
“是年我归再通讯,冬日已照尧阶蓂”那一年诗人返回故乡,再次与朋友联系,而冬天的阳光已经洒满了庭院中的青苔。
“书中报我方急扰,我意官下非常经”信中报告了诗人的近况,表明诗人此时正处于紧张忙碌之中,对待官职的态度也非同寻常。
“鄱阳胡子遽客死,此翁立为营辎軿”接着提到一位名叫胡子的朋友在外地去世,诗人为此设立了灵堂来祭奠。
“我时方卧生叹息,不觉洒泪沾床屏”这使得诗人陷入深沉的回忆和感慨之中,甚至不自知地泪水涟涟,湿润了床褥和帐幕。
“恩宜先施士固有,德不期报人谁听”表达了一种观点,即恩情应早些施予于朋友,而德行则无需期待他人的回报,因为真正的善举不在乎外界的评价。
“贫犹务德幸今见,死不背义闻前铭”尽管生活贫困,但仍旧致力于修养品德,庆幸能在现世与朋友相见,即使面临死亡,也不会背弃过往的誓言和正直的名声。
“又思此翁乃常履,盛誉未足滋芳名”诗人再次思考这位林子先生,他平日里的品德虽然得到赞誉,但还不足以完全彰显他的美好名声。
“有如此翁空试用,慕附始见真膻腥”若是这样的朋友即使未能充分利用,也会从内心深处怀念起初次相见时的真挚情谊。
“一官未用念乡里,九鼎自合尊朝廷”诗人虽然尚未得到任用,但内心仍旧思念家乡,而国家的繁华和稳固,就像九鼎象征的至高无上一样,是值得尊崇的。
“行看謦欬立事业,下邦震动如雷霆”诗人在外游历,看着那些建立起来的事业,它们对社会的影响就像是惊天动地的雷鸣。
“淮田野人分屏置,双鬓不复当年青”淮河两岸的农田被分割给了普通百姓,诗人的头发也不再像往年那样浓密和有活力。
“乾愁道路阻会面,恨酒不醉嗟长醒”诗人心中充满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因路途遥远难以相见,只好借酒浇愁,但连酒都喝得并不尽兴,反而使得清醒时分外添愁。
“短书一纸说情状,安得模写无馀形”诗人只能够通过简短的信函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希望能找到一种方式,使得那些无法言说的深情也能如实地传达出去。
这首词作充分展现了诗人的家国之思、友谊之念和对生命的珍视,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体命运的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