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毫挥露色,银烛动花阴
出处:《春夜宴任六昆季宅》
唐 · 钱起
际晚绿烟起,入门芳树深。
不才叨下客,喜宴齿诸簪。
夜月仍携妓,清风更在林。
彩毫挥露色,银烛动花阴。
自接通家好,应知待士心。
向隅逢故识,兹夕愿披襟。
不才叨下客,喜宴齿诸簪。
夜月仍携妓,清风更在林。
彩毫挥露色,银烛动花阴。
自接通家好,应知待士心。
向隅逢故识,兹夕愿披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际晚:傍晚时分。绿烟:绿色的雾气。
入门:穿过门径。
芳树:芬芳的树木。
不才:我才能平庸。
叨:有幸得到。
下客:低级别的宾客。
齿诸簪:与众多高官同席。
夜月:夜晚月亮。
妓:歌妓。
清风:清新的风。
更在林:在树林中更加强烈。
彩毫:彩色毛笔。
露色:绚丽色彩。
银烛:银色蜡烛。
花阴:花影。
通家好:世家好友。
待士心:对待士人的热情。
向隅:角落。
故识:旧识。
披襟:敞开心扉。
翻译
傍晚时分绿烟袅袅升起,穿过门径深入芬芳的林木。我才能平庸,有幸成为贵客,欣喜地参加这次盛宴,与众多高官同席。
夜晚月亮下还带着歌妓,清风在树林间轻轻吹拂。
彩色毛笔挥洒出绚丽色彩,银色蜡烛摇曳生辉,照亮了花影。
自从结交了你们这些世家好友,深知你们对待士人的热情。
在这个角落偶遇旧识,今晚我愿敞开心扉,共度良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夜宴会图景。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环境来烘托宴会的情趣和氛围,展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和宾客间的欢聚之乐。
"际晚绿烟起,入门芳树深"两句通过对春夜景色的描写,为宴会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绿烟袅绕,芳树郁郁,给人以深邃而又清新的感觉。
"不才叨下客,喜宴齿诸簪"表达了诗人的谦逊和宾主之间的情谊。诗人自称“不才”,表现出一种谦虚的态度,而“喜宴齿诸簪”则是对主人热情款待的赞美,通过宴会中的美酒佳肴来传达这份情意。
"夜月仍携妓,清风更在林"一句继续渲染了春夜的柔和与宁静。月光洒满,伴随着温婉的音乐(“携妓”),以及林间轻拂的清风,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而美好。
"彩毫挥露色,银烛动花阴"则是对宴会中灯火与自然景观交织出的绮丽画面。彩色的笔触在夜晚闪耀,银烛(指月光)在花影间轻轻摇曳,增添了一份梦幻般的美感。
"自接通家好,应知待士心"表明了宴会中宾主之间的情谊和理解。诗人认为主人对客人的款待不仅是形式上的,更是出于真诚的心意。
最后两句"向隅逢故识,兹夕愿披襟"则展现了诗人与旧友重逢时的喜悦之情,以及愿意敞开心扉,共同享受这美好夜晚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春夜宴会的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更传达了一种生活的闲适与情感的交流,是一首充满诗意和情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