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艇归前浦,樵歌下远山
出处:《谈道亭睡觉而成》
宋 · 孔平仲
松竹昼阴环,清风枕席间。
梦随啼鸟散,心伴白云闲。
渔艇归前浦,樵歌下远山。
徘徊明月夜,高兴向忘还。
梦随啼鸟散,心伴白云闲。
渔艇归前浦,樵歌下远山。
徘徊明月夜,高兴向忘还。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于谈道亭中的一段午后时光。首句“松竹昼阴环”以松与竹环绕着一片阴凉,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暗示了环境的清雅与自然的和谐。接着,“清风枕席间”一句,将读者带入一个更为私密的空间,清风拂过,不仅吹动了周围的景物,也轻抚着诗人的身心,带来一丝丝清凉与舒适。
“梦随啼鸟散,心伴白云闲”两句,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声响与诗人心境相融合。啼鸟的叫声仿佛唤醒了诗人的梦境,而他那悠闲的心境则与飘渺的白云相映成趣,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自由。这种由外在自然到内在心境的转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世界的纯净追求。
“渔艇归前浦,樵歌下远山”描绘了一幅动态的山水画卷,渔舟归来,樵夫歌唱,这些日常生活的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同时也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渔艇与远山,一近一远,一动一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
最后,“徘徊明月夜,高兴向忘还”将时间推至夜晚,明月高悬,诗人在这宁静的夜晚中徘徊,内心的喜悦与满足难以言表,甚至忘记了归途。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刻的留恋,也暗示了他在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中找到了精神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微妙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越日常琐碎、追求心灵自由与和谐的生活态度。它不仅是一幅视觉上的美景图,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引导读者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到片刻的宁静与自我反思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