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前朝遗迹何处寻,高下亭台花雾里全文

前朝遗迹何处寻,高下亭台花雾里

出处:《题西湖春景
明 · 王鏊
吴山下瞰西湖水,山外青山相对起。
前朝遗迹何处寻,高下亭台花雾里
又闻西域灵鹫峰,飞堕西湖东岸东。
穿花映柳隐复见,游人如在锦绣之丛中。
上天竺,下天竺,三十六峰如立玉。
钱塘潮涌雪山来,海门巨浪高如屋。
我生山水夙所好,咫尺钱塘未曾到。
未曾到,神先游。
画里见山如旧识,前身已似到杭州。
何当一日命小舟,载我西湖湖上头。
遍览东风十二楼。

鉴赏

此诗描绘了西湖春景的壮丽与细腻,以吴山俯瞰西湖开篇,展现了一幅山川相映、层次分明的画卷。诗人通过“山外青山相对起”、“高下亭台花雾里”等句,巧妙地勾勒出西湖四周群山环抱、亭台楼阁掩映于花雾之中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幽深的氛围。

接着,诗人引入西域灵鹫峰的传说,将其想象为从远处飞落至西湖东岸,与西湖美景相融合,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想象力和神秘感。“穿花映柳隐复见”,生动描绘了西湖春日里花柳交织、若隐若现的迷人景色,仿佛置身于锦绣丛中,令人心旷神怡。

上天竺、下天竺的描述,以及对钱塘潮涌雪山来、海门巨浪高如屋的描绘,展现了西湖周边自然景观的雄伟壮观,尤其是潮水与巨浪的动态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山水之美由衷的喜爱与向往。

最后,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虽未亲临西湖,但心已神游其中的感慨。通过“画里见山如旧识,前身已似到杭州”的诗句,将个人情感与西湖美景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审美体验。诗人的愿望是有一天能亲自乘舟游历西湖,遍览其美景,这既是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内心深处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向往的表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春景的壮丽与细腻,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想象,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深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