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著儿冠,虞氏就养屋
出处:《送李检讨予养还山》
清 · 毛奇龄
圜凿不受枘,樛枝岂为辐。
况有终南行,白华蔓空谷。
曾参著儿冠,虞氏就养屋。
渴借桑门瓜,甘怀洞庭橘。
昔有棒檄生,色喜逮亲育。
今我亦何为,但指风与木。
蓬池畜嘉鱼,得为亲釜熟。
迎养曷不可,遽尔返邦族。
白衣虽改绣,披之当莱服。
碧山张学士,当此悔解幞。
天凉卖浆稀,官邸日不足。
临朝思贻鞭,无马堪竞逐。
但咏《南陔》诗,双泪下簌簌。
况有终南行,白华蔓空谷。
曾参著儿冠,虞氏就养屋。
渴借桑门瓜,甘怀洞庭橘。
昔有棒檄生,色喜逮亲育。
今我亦何为,但指风与木。
蓬池畜嘉鱼,得为亲釜熟。
迎养曷不可,遽尔返邦族。
白衣虽改绣,披之当莱服。
碧山张学士,当此悔解幞。
天凉卖浆稀,官邸日不足。
临朝思贻鞭,无马堪竞逐。
但咏《南陔》诗,双泪下簌簌。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毛奇龄所作的《送李检讨予养还山(其二)》。诗中以自然景象和人事对比,表达了对友人李检讨归隐山林的感慨。"圜凿不受枘,樛枝岂为辐"运用比喻,说明李检讨原本不适合官场,如同圆凿不配榫头,樛枝不宜做车辐。"况有终南行,白华蔓空谷"描绘了友人归隐山林的场景,如终南山的白云盛开,暗示其心境的超脱。
接下来,诗人提及曾参、虞舜等历史人物,以他们的故事来表达对友人孝养亲人的赞赏。"昔有棒檄生,色喜逮亲育"暗指友人过去在官场忙碌,现在却能回归亲情,享受田园生活。"白衣虽改绣,披之当莱服"则表示即使衣着朴素,也愿意过简朴的生活,陪伴亲人。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友人归隐生活的羡慕,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天凉卖浆稀,官邸日不足"暗示官场生活的艰难。最后,诗人只能寄情于诗,以《南陔》诗抒发情感,"双泪下簌簌"表达了深深的离别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对友人归隐生活的理解和对自身境遇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