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裤偏裨谒,幡花父老迎
出处:《送卓漳州二首 其一》
宋 · 刘克庄
靴裤偏裨谒,幡花父老迎。
蹠徒方攫市,结辈忽专城。
勤拊无捐瘠,宽征有愿耕。
遥知南诏路,来往渐通行。
蹠徒方攫市,结辈忽专城。
勤拊无捐瘠,宽征有愿耕。
遥知南诏路,来往渐通行。
注释
靴裤:官员的官服。偏裨:副官或低级官员。
谒:拜见。
幡花:旗帜装饰,用于欢迎。
父老:乡亲长辈。
蹠徒:集市上的人们。
攫市:在市场上忙碌。
结辈:一群年轻人。
专城:掌控城市。
勤拊:勤劳抚慰。
捐瘠:贫困、匮乏。
宽征:减轻赋税。
愿耕:愿意耕作。
南诏路:通往南诏的路。
渐通行:逐渐变得通畅。
翻译
穿着官服的官员前来拜见,乡亲们举着旗帜迎接。集市上的人们正忙于交易,突然间一群年轻人掌握了权力。
他们勤劳抚民,不遗余力,对百姓免税以鼓励耕作。
可以预见,通往遥远的南诏的道路,将会因为他们的治理而逐渐畅通起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图和边民生活景象,通过对比和衬托,表达了边疆地区由闭塞到开放的变化,以及诗人对于边境安定、百姓安居的美好愿望。
“靴裤偏裨谒,幡花父老迎。”一句以靴裤和裨裆来形容边地戎装,以幡花作为装饰,展现了边疆民族特色,同时通过父老前来迎接的场景,传达出一种对远来的客人或使者的热情欢迎。
“蹠徒方攫市,结辈忽专城。”这里则描绘了一种市场繁荣、人烟兴盛的画面。蹠徒可能指的是边疆地区特有的商队,而攫市则展示了边地经济活动的活跃。同时,“结辈”一词,形容人群聚集成群,展现出一种热闹和团结。而“忽专城”,则是说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建立起坚固的城堡,象征着边疆地区从无序到有序,从不安全到安全的变化。
“勤拊无捐瘠,宽征有愿耕。”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边地百姓生活改善的赞赏。勤劳耕作、无需额外负担的生活,以及宽松的征收政策,让农民们能够安心耕耘,展现出一个和谐富足的社会景象。
“遥知南诏路,来往渐通行。”最后一句则表达了对边疆地区交通逐渐畅通的憧憬。南诏可能指的是古代的南诏国,与中原的交流路线逐步恢复和畅通,这不仅意味着物资流通,也象征着文化与信息的交融。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边疆由闭塞到开放、由贫困到繁荣的巨大变化,以及诗人对于边疆安定、民生改善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