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暮云程次阔,斜月笠前低全文

暮云程次阔,斜月笠前低

出处:《送闻大夫游西天
宋 · 宋祁
五竺能仁里,重游路不迷。
诏辞丹凤北,身到白龙西。
野净榴花早,林暄贝叶齐。
暮云程次阔,斜月笠前低
燕岭长衔雾,金河不贮泥。
梵王分供食,戍校接征鼙。
窣堵方增饰,祇园得遍跻。
无容带归锡,秦跸待新题。

注释

五竺能仁里:五竺能仁寺。
重游:再次游览。
丹凤北:京城的北方。
白龙西:白龙山的西边。
野净:野外洁净。
榴花:石榴花。
贝叶:佛教中的经书页面。
暮云:傍晚的云彩。
斜月:倾斜的月亮。
燕岭:地名,可能指代山脉。
金河:比喻清澈的河流。
梵王:佛教中的梵天王。
戍校:军营。
征鼙:出征的鼓声。
窣堵:佛塔。
祇园:祇树给孤独园,古印度著名的佛教圣地。
归锡:带回的僧侣法器。
秦跸:皇帝的车驾,这里指新皇帝的旨意。

翻译

再次来到五竺能仁寺,路径熟悉不会迷失。
奉命离开京城向北行,直至白龙山的西方边疆。
野外的石榴花开得早,树林中经书页页翻动声相应。
傍晚的云层宽广,斜月低垂在斗笠之前。
燕岭上空常有雾气缭绕,金河清澈不积尘土。
梵王寺分发食物,军营里响起征伐的鼓声。
佛塔正被装饰得更加庄重,祇园寺也得以一一游览。
没有机会带走这里的物品,只等待新的皇帝圣旨的到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闻大夫的僧侣游历西天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佛教文化和自然美景的描述,以及对闻大夫精神追求的赞美。

"五竺能仁里,重游路不迷。诏辞丹凤北,身到白龙西。" 这几句描绘了闻大夫再次踏上前往佛教圣地的旅程,他的心中有着明确的目标,不会迷失方向。"五竺"可能指的是佛塔或寺庙,而"丹凤北"和"白龙西"则是具体的地理位置,象征着他向往的精神世界。

"野净榴花早,林暄贝叶齐。" 这两句描写了自然景色,春天的野地清新,榴花盛开,而树木间传来鸟鸣声,这是对旅途中美好景致的赞美。

"暮云程次阔,斜月笠前低。" 晚霞漫卷,行者在这广阔的自然环境中继续前进,斜月如同一顶帽子般覆盖着他的头顶,这两句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

"燕岭长衔雾,金河不贮泥。" 燕山之上的云雾悠长,而黄河的水流清澈,不受任何污染,这是对闻大夫内心世界的比喻,他的心如同这片净土,无需世俗尘埃。

"梵王分供食,戍校接征鼙。窣堵方增饰,祇园得遍跻。" 这几句似乎描述了闻大夫参与的一种佛教仪式或修行过程,其中充满着对佛教礼仪的尊崇和对精神世界探索的渴望。

"无容带归锡,秦跸待新题。" 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离别的情感,无需携带任何世俗的物品,只等待着新的启示或使命到来,这也许是诗人对闻大夫精神旅程的一种祝愿。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自然景象和对佛教文化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闻大夫游历西天的壮阔画卷,以及诗人对他的精神追求的深切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