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言有味可涵泳,环堵差胜朝市中
可怜浮食不根著,南北羁旅如燕鸿。
倦飞欲返返未得,梦魂时绕三径松。
故人相见发孤笑,执热一濯清穆风。
小倾家酿歌骊驹,有怀未吐行匆匆。
山寒不开北枝梅,地远谁树南荆枫。
欲谈此意无为领,拨灰消尽麒麟红。
未免随俗且折腰,薄以今古浇其胸。
六经之泽溉万世,譬如畦稻宵露濛。
陈言有味可涵泳,环堵差胜朝市中。
退之一赋吾未许,二禽雅意岂愿笼。
乘轩执圭何有哉,日光熠熠尘飞空。
由来贤达多下位,高原不解生芙蓉。
龙鱼仙伯妙此理,垂云小憩来儒宫。
洞庭湘山入诗句,借与光彩胜霞虹。
百闻不及一见面,独对霜月搔飞蓬。
清光何事亦多阙,试为问之修月翁。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玉井峰:形容山峰高耸。浮食:比喻无所依靠的人。
羁旅:指在外漂泊的人。
骊驹:古代骏马的名称,此处可能象征美好时光。
麒麟:传说中的瑞兽,此处可能象征吉祥。
高原:比喻高位或显赫的地位。
芙蓉:象征高洁,此处指不轻易出仕。
修月翁:修道者或月神的化身,可能象征智慧的长者。
翻译
十丈高的花朵盛开在玉井峰,藤萝缠绕在灌木丛中。那些无所依靠的人像浮萍般漂泊不定,南北漂泊如同南来北往的鸿雁。
疲倦的飞翔想归巢却无法,梦中常常环绕着三径边的松树。
老友相见笑容中带着孤独,洗净尘埃,带来清静的风。
小酌自家酿的酒,为骊驹歌唱,心中思绪未出口已匆匆离去。
山寒北枝的梅花未开放,偏远之地谁会种植南荆枫。
想要谈论的心意无人理解,拨开灰烬,麒麟的红艳消失无踪。
无奈只好随世俗低头,用古今的智慧洗涤胸襟。
六经的恩泽滋润万代,犹如夜晚稻田上的露水。
陈旧的言论仍有深意,环顾简陋的居所胜过繁华都市。
我不会轻易放弃退隐的生活,不愿被束缚如笼中鸟。
乘车持圭的荣耀算得了什么,只有阳光照耀,尘埃飞扬。
自古以来,贤能之人常处低位,高山之上不会生长芙蓉。
龙鱼仙伯深知这个道理,在儒宫小憩,带来云彩般的光彩。
洞庭湘山的景色融入诗篇,赋予了它超越彩霞的光芒。
耳闻不如眼见,独自面对霜月,手挠乱发。
为何清光总是缺失,试着问问修月的老人。
鉴赏
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生动的情感抒发,表达了对故人、对生活、对文化传承的深沉情怀。
开篇两句“十丈花开玉井峰,藤萝亦附灌木丛”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山林景象。其中,“十丈花开”可能指的是某种高大而艳丽的植物,而“玉井峰”则给人以清澈明净之感。接下来的“藤萝亦附灌木丛”则展示了藤蔓攀爬在灌木丛中的生长状态,显示出生命力与自然融合。
接着,“可怜浮食不根著,南北羁旅如燕鸿”表达了诗人对于漂泊无定的生活感慨。其中,“浮食不根著”指的是像浮云一样没有固定之所的饮食状态,“南北羁旅如燕鸿”则形容了游子在异乡飘零,像候鸟一般四处迁徙。
“倦飞欲返返未得,梦魂时绕三径松”显示出诗人对于归属之地的渴望和无奈。其中,“倦飞欲返”表达了归巢之心,而“梦魂时绕三径松”则是对故土的深切怀念。
“故人相见发孤笑,执热一濯清穆风”展现了诗人与故人重逢时的情感交流。这里,“故人相见”表达了久别重逢之喜,而“发孤笑”则透露出某种复杂情绪。接下来的“执热一濯清穆风”可能是指在寒冷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清醒。
“小倾家酿歌骊驹,有怀未吐行匆匆”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酒和音乐的享受,同时也透露了内心深处尚有许多未曾言说的思想和情感。
随后,“山寒不开北枝梅,地远谁树南荆枫”描绘了一个季节更迭、自然景物变化的场景。诗人通过对梅花和荆枫的描述,反映出对时间流逝与空间距离的感慨。
“欲谈此意无为领,拨灰消尽麒麟红”表达了诗人对于某种深邃思想或情感难以言说的困境。其中,“欲谈此意”显示出想要表达而又难以表达的情绪,而“拨灰消尽麒麟红”则可能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
接下来的“未免随俗且折腰,薄以今古浇其胸”反映了诗人在面对现实社会时的妥协与适应。这里,“未免随俗且折腰”表达了一种不得不屈服于世俗之中的无奈感受,而“薄以今古浇其胸”则可能是指通过学习古今文献来滋润心灵。
“六经之泽溉万世,譬如畦稻宵露濛。陈言有味可涵泳,环堵差胜朝市中。”这几句诗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古籍对后世的影响力,其中“六经”可能指的是儒家典籍,“譬如畦稻宵露濛”则形容了像早晨的露水一样清新且有益,而“陈言有味可涵泳,环堵差胜朝市中”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精髓的品味与享受。
“退之一赋吾未许,二禽雅意岂愿笼。乘轩执圭何有哉,日光熠熠尘飞空。”这几句诗可能是在讨论某种文学创作或艺术表现的问题。在这里,“退之一赋”可能是指退回到一首诗的写作,而“吾未许”则表达了尚未得到允许或尚未准备好。接下来的“二禽雅意岂愿笼”则难以解读,可能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而“乘轩执圭何有哉,日光熠熠尘飞空”则可能是在描绘一种虚幻的场景,或是对某种社会现象的隐喻。
最后,“由来贤达多下位,高原不解生芙蓉。龙鱼仙伯妙此理,垂云小憩来儒宫。”这几句诗可能是在讨论人生的智慧与处世哲学。在这里,“由来贤达多下位”表达了一种对现实社会中贤能之士地位低下的感慨,而“高原不解生芙蓉”则是对自然界中某些美好事物难以获得的无奈。接下来的“龙鱼仙伯妙此理,垂云小憩来儒宫”可能是在赞美某种超凡脱俗的智慧或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丰富多彩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与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