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浑沌亡,朴散羲黄废
桃花不肯流,溪水无情逝。
?开浑沌亡,朴散羲黄废。
青山一舍邮,仙家偶来憩。
白头老黄冠,茧手事耕艺。
呵呼随里胥,鞭笞了官蜕。
岫老鹧鹄斑,溪流琉璃吠。
日供冠裳驺,宁晓芰荷掣。
缅想紫芝人,骖云几相诣。
洞府帘堂深,云霞空凛厉。
天人一昏旦,人间百馀岁。
宇宙何不有,谩劳作聪慧。
迂儒饱世情,俗肠非境界。
纷纷辨伪真,等为方内蔽。
常闻列子风,可以驾烟外。
长驱入仙林,编觅心所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神秘与宁静的桃花源世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烟岚、白云、桃花、溪水、青山、鹧鹄、日月等,构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远离尘嚣的意境。
首句“一笑叩烟岚,白云今几世”以轻松愉悦的口吻开始,仿佛诗人轻轻一笑,便踏入了这神秘的世界,白云悠悠,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转与世界的古老。接下来,“桃花不肯流,溪水无情逝”两句形成鲜明对比,桃花静止不动,象征着永恒与不变;而溪水则不断流逝,寓意着时间的无情与变化。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生命与时间的不同态度。
“开浑沌亡,朴散羲黄废”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与文明的思考,浑沌象征原始混沌的状态,羲黄则是古代文明的代表,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与文明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回归自然、保持原始质朴生活的向往。
“青山一舍邮,仙家偶来憩”描绘了一幅仙人偶尔来访的场景,青山邮递着自然的信息,仙家在此短暂歇息,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随后,“白头老黄冠,茧手事耕艺”描绘了一位年迈的农夫形象,他以勤劳的双手从事耕作,体现了对自然生活的尊重与热爱。
“呵呼随里胥,鞭笞了官蜕”两句则揭示了现实社会中的压迫与不公,农夫不得不听从里胥的命令,承受官府的苛政,形成了与前文理想生活的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社会批判意味。
“岫老鹧鹄斑,溪流琉璃吠”继续描绘自然界的景象,老山峰上的鹧鹄斑点,溪流如同琉璃般闪烁,这些生动的描写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视觉效果,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
“日供冠裳驺,宁晓芰荷掣”则将目光转向更广阔的自然景观,日升日落,冠裳驺马穿梭其间,芰荷在水中摇曳生姿,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和谐共存的自然世界。
最后,“缅想紫芝人,骖云几相诣”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山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生活的向往,紫芝人象征着那些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他们或许已经驾云而来,与诗人相会于桃花源之中。
“洞府帘堂深,云霞空凛厉”描绘了洞府内部深邃、云霞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庄严的感觉,暗示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探索的渴望。
“天人一昏旦,人间百馀岁”通过对比天界与人间的时间差异,强调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以及对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宇宙何不有,谩劳作聪慧”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万物的赞叹,同时也对人类过度的智慧与劳作提出了反思,暗示了诗人对于简单、自然生活方式的推崇。
“迂儒饱世情,俗肠非境界”则揭示了诗人对于传统儒家思想的反思,认为过于执着于世情、俗事,反而失去了心灵的自由与纯净。
“纷纷辨伪真,等为方内蔽”指出人们在辨别真假时往往陷入表象的迷惑,失去了对本质的洞察,强调了诗人对于真实与本质的追求。
“常闻列子风,可以驾烟外”引用列子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希望像列子一样,超越世俗,自由自在地生活在烟云之外的理想。
“长驱入仙林,编觅心所契”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决心深入仙林,寻找心灵契合之处,实现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完成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与深刻的哲理思考,构建了一个既具现实批判又充满理想色彩的桃花源世界,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生命、社会、精神等多个层面的深刻洞察与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