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古文览嘉贶,气格俊健凌霜鹘
后于京师识怀琏,彼上人者尤奇倔。
余尝从容问其友,琏复为余道居讷。
是三大士才过人,所畜岂肯吾儒屈。
文章汪洋道义富,不止区区事其佛。
余思此等更谁似,蜀有人焉颇超越。
成都敏行字无演,所谓万星中一月。
想嵩琏讷见须避,不尔往往被呵咄。
通禅晓律两无碍,前会定预耆阇崛。
群经列史固汗漫,独泛其深仍出没。
外之所精者书画,不问不语常若吃。
计其夏腊殊未几,在大众中诚突兀。
余守陵阳至穷陋,雨浸一春泥汩汩。
英溪硗磝磴道崄,行客欷歔上崷崒。
无演冲冒独不顾,来款余门手持谒。
呼之使前见已喜,相貌圆满藏神骨。
清谭坐久愈飘洒,顿遣尘襟落如拂。
新诗古文览嘉贶,气格俊健凌霜鹘。
观其衮衮出论议,收敛便可与簪笏。
试将邀之使从仕,笑指此顶安更发。
日招与语自无厌,何乃告去苦仓卒。
西城晓日照高岭,倒搭乾陀入深樾。
师归常宜见嘉祐,此老心中已无物。
好音相与频寄惠,余在空山正伊郁。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契嵩:北宋僧人。浮屠氏:佛教徒。
怀琏:人物名。
居讷:人物名。
三大士:佛教中的高僧。
夏腊:佛教徒的修行年限。
陵阳:地名。
英溪:地名。
衮衮:形容言论滔滔不绝。
簪笏:古代官员的冠冕和手板,代指官职。
乾陀:梵语音译,指佛教寺庙。
嘉祐:可能指某位尊贵的人物或吉祥的年号。
伊郁:形容心情抑郁。
翻译
曾读过契嵩的教育著作,对佛教不可轻视。后来在京都遇见怀琏,他是个特别奇特的人。
我曾从容地询问他的朋友,怀琏又向我讲述居讷的事。
这三位大师才华出众,他们的修养怎肯屈服于儒家。
他们的文章博大精深,充满道义,不只是简单的信仰佛教。
我想这样的人还有谁能比得上?蜀地有个人非常卓越。
成都敏行字无演,就像万星中的明月。
估计契嵩、怀琏和居讷见到他都会避开,否则常被他训斥。
他精通佛法和戒律,两者兼修,早年修行深厚。
他对经书史籍有深入研究,独到见解时隐时现。
他对外界书画有精湛造诣,沉默寡言,仿佛深思。
虽然他的修行年限不算长,但在人群中却显得突出。
我在陵阳守墓,生活简陋,雨水浸湿了春天的泥土。
英溪险峻,登山之路艰难,行人都为之叹息。
无演不顾危险,来到我家拜访,递上名帖。
一叫他就上前,面貌端正,气质非凡。
我们畅谈甚欢,他的言辞清新脱俗,使我心灵得到洗涤。
他欣赏的新诗古文,风格豪放,如同凌霜的猎鹰。
看他滔滔不绝的议论,收放自如,仿佛能胜任官职。
邀请他做官,他却笑指头顶,表示不再留发。
每日与他交谈,我从不厌倦,但他突然离去让我感到仓促。
清晨的阳光照耀着高山,他像佛陀般消失在密林深处。
师归应常怀念嘉祐,这位老人内心已无杂念。
我们频繁互赠佳音,我在空山中倍感孤独。
鉴赏
诗人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的艺术造诣,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首先,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敬仰之情,他对于契嵩辅教编、浮屠氏等人性的认同和赞赏,不仅仅是对佛学的追求,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沟通和理解。这也反映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包容性。
在描绘怀琏和无演的部分,诗人的笔触变得更加细腻。他们之间的交流不只是知识的交流,而是心灵的相通。诗人通过对话的形式,让我们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友谊和尊重。这也体现了古代文人之间那种纯粹而深厚的情谊。
诗中还透露出诗人的自信和对自己的定位。在他看来,自己与这些大士相比,并不逊色。这种自信不是来自于外在的比较,而是来源于内心的充实和认知上的清醒。这也许是诗人能够在文章中汪洋道义、富有深意的原因所在。
最后,诗人对无演归去的送别之情溢于言表。西城晓日照高岭,倒搭乾陀入深樾,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景物,更是诗人的心境写照。诗中透露出一种超脱和宁静,这与诗人对于佛学的理解和内化不无关系。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一次文化的对话,是精神世界的一次交汇。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将这种对话和交汇转化为文字,使得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超越时空的交流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