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先生开道脉,尚迟从往我非夫
出处:《奉复鲁斋先生上蔡书院图诗二首 其一》
宋 · 金履祥
生平杖履未东湖,喜自师门见画图。
堤贯横桥分半水,规方盈尺已全模。
衣冠上蔡存遗绪,弦诵濂溪可合符。
此地先生开道脉,尚迟从往我非夫。
堤贯横桥分半水,规方盈尺已全模。
衣冠上蔡存遗绪,弦诵濂溪可合符。
此地先生开道脉,尚迟从往我非夫。
注释
生平:一生。杖履:行走。
东湖:指某个地方。
喜:喜悦。
师门:老师或学派。
画图:描绘的景象。
堤贯:湖堤贯穿。
横桥:横跨的桥。
规方:方形。
盈尺:满一尺。
全模:完整的模型。
衣冠:指代士大夫阶层。
上蔡:古代地名,这里代指学问渊源。
遗绪:遗留的传统。
弦诵:弹奏弦乐和诵读。
濂溪: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号濂溪。
先生:指有学问的人。
开道脉:开创学术道路。
尚迟:还为时过早。
从往:追随。
非夫:不是合适的人选。
翻译
我一生未曾亲临东湖,欣喜在师门见到画图。湖堤穿过横桥,划分了半个水面,小小的模型已完整呈现规整的方形。
上蔡的风范衣冠流传,濂溪的教诲如弦歌诵读相符。
这里先生开启学术传承,我若现在追随还为时尚早,因为我并非他的门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金履祥对上蔡书院图的赞美之作。诗人以个人的经历为引,感叹未能早年亲临东湖书院,但通过师门所见的画图,他领略到了书院的风貌。"堤贯横桥分半水"形象描绘了书院依水而建,桥梁与堤岸相映成趣,规制严谨,仅一尺见方的模型已尽显其规模和格局。
"衣冠上蔡存遗绪"表达了对古代儒家学派,尤其是上蔡学派(以程颐、程颢兄弟为代表)的尊崇,认为书院延续了他们的学术传统。"弦诵濂溪可合符"则进一步强调书院教育秉承着濂溪(周敦颐)的理学教诲,两者理念相契合。
最后,诗人称颂书院的开创者为后人开辟了学术道路,遗憾自己未能早些追随,自谦并非其门徒。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是对书院的敬仰,也是对自己未能亲历的惋惜,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学识和对教育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