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书儒庙壮,画壁驿亭清
出处:《送陈正之三首 其三》
宋末元初 · 方回
昔在东原北,高唐一再行。
金书儒庙壮,画壁驿亭清。
仕宦中年达,亲知远道迎。
江南何处好,细话紫阳城。
金书儒庙壮,画壁驿亭清。
仕宦中年达,亲知远道迎。
江南何处好,细话紫阳城。
注释
昔:从前。东原:古代地区名。
北:北方。
高唐:地名。
再:两次。
金书:用金粉书写的。
儒庙:儒家祭祀孔子的庙宇。
壮:壮观。
画壁:有壁画的。
驿亭:古代传递公文或接待官员的亭子。
仕宦:做官。
中年达:中年时事业有成。
亲知:亲近的朋友。
远道:从远方。
江南:长江以南地区。
紫阳城:具体地名,可能指某个著名的城市。
翻译
从前在东原的北边,多次经过高唐这个地方。金色的经文在儒家庙宇显得雄伟,壁画装饰的驿站亭子则清新雅致。
在官场中年时我已有所成就,远方的亲友特地前来迎接。
江南哪里最美呢?我想详细讲述的是紫阳城的故事。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故人离别和对远方美好之地的向往之情的诗。通过“昔在东原北,高唐一再行”两句,可以感受到诗人曾经与友人共同旅行于东原北、高唐之间,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而“金书儒庙壮,画壁驿亭清”则描绘了一种庄严而又宁静的文化景观和自然风光。
“仕宦中年达,亲知远道迎”表明诗人在官场中已经小有成就,而对于远方的友人仍旧保持着深厚的情谊,这份情谊让他愿意走上一段长途去迎接。最后,“江南何处好,细话紫阳城”则是对江南美丽景色的追问,以及对紫阳城的详细叙述,展现了诗人对于远方美好之地的无限向往和深情。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怀旧与向往的情感,通过对过去旅行记忆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憧憬,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自然美景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