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樵苏不避芸且耕,春泥秋雨淇门中全文

樵苏不避芸且耕,春泥秋雨淇门中

出处:《五哀诗五首
明 · 卢楠
有父有父濯尘缨,栖栖远在沧浪溟。
樵苏不避芸且耕,春泥秋雨淇门中
泰山巉崭忽颓堕,怒豕舕熊立向我。
蓬蒿一望尽烽烟,高楼蹀血宵滂沱。
呜乎一哀兮歌始发,青天黮黮沉明月。

鉴赏

此诗《五哀诗五首(其一)》由明代诗人卢楠所作,描绘了一幅苍凉悲壮的画面,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动荡与人生苦难的深切感慨。

首句“有父有父濯尘缨”,以“有父”开篇,寓意深远,似乎在呼唤着先人智慧与道德的传承,同时“濯尘缨”暗喻了对世俗污浊的洗涤与超越。接着,“栖栖远在沧浪溟”描绘出一位远离尘嚣、隐居于广阔大海边的隐士形象,隐含着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

“樵苏不避芸且耕,春泥秋雨淇门中”两句,通过描述隐士日常生活的简朴与勤劳,以及面对自然环境的坚韧,进一步凸显了人物的高尚品质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春日的泥泞与秋日的雨水,既是自然界的常态,也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挑战。

“泰山巉崭忽颓堕,怒豕舕熊立向我”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泰山的崩塌与野兽的出现,比喻为社会的剧变与动荡,形象地展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局势的忧虑与不安。

“蓬蒿一望尽烽烟,高楼蹀血宵滂沱”描绘了战乱中的景象,蓬蒿代表荒凉,烽烟则象征战争的残酷,高楼的鲜血与滂沱的夜雨,更是渲染出一片凄惨与绝望的氛围。

最后,“呜乎一哀兮歌始发,青天黮黮沉明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伤与悲愤,即使在黑暗中,仍有一线希望之光,象征着对未来的期待与坚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动荡时代中对理想与道德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