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柴门人影寂,晓风烟树鸟鸣喧
出处:《峡路山行即事十首 其八》
宋 · 袁说友
倚风修竹叶滋繁,穿石湍流浪吐吞。
薄暮柴门人影寂,晓风烟树鸟鸣喧。
薄暮柴门人影寂,晓风烟树鸟鸣喧。
注释
倚风:晚风。修竹:高大的竹子。
叶滋繁:叶子繁茂。
穿石:穿过石头。
吐吞:水流时进时退。
薄暮:傍晚。
柴门:简陋的木门。
人影寂:人的影子静寂无声。
晓风:早晨的风。
烟树:笼罩在雾气中的树木。
鸟鸣喧:鸟儿鸣叫热闹。
翻译
晚风吹拂,修长的竹叶更加繁茂溪流穿过石头,水声时而涌出,时而回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中有动、寂中有声的山行画面。首句"倚风修竹叶滋繁",通过写修长的竹子在风中摇曳,叶子繁茂,展现了山间清新的自然风貌。次句"穿石湍流浪吐吞",则以溪水穿石而流,时急时缓,形象地刻画了山间溪流的生动景象。
"薄暮柴门人影寂",傍晚时分,诗人独行山径,柴门之外,人迹罕至,显得静谧而孤寂。最后一句"晓风烟树鸟鸣喧",转而描绘早晨的景色,微风吹过,炊烟袅袅,伴随着鸟儿的欢快鸣叫,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整体来看,袁说友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通过描绘竹叶、溪流、人影和鸟鸣,展现了山行中的自然之美与生活气息,体现了宋诗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