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德崇人不惰,风在俗斯柔全文

德崇人不惰,风在俗斯柔

出处:《拜禹庙
唐 · 元稹
恢能咨岳日,悲慕羽山秋。
父陷功仍继,君名礼不雠。
洪水襄陵后,玄圭菲食由。
已甘鱼父子,翻荷粒咽喉。
古庙苍烟冷,寒亭翠柏稠。
马泥真骨动,龙画活睛留。
祀典稽千圣,孙谋绝一丘。
道虽污世载,恩岂酌沈浮。
洞穴探常近,图书即可求。
德崇人不惰,风在俗斯柔
茭色湖光上,泉声雨脚收。
歌诗呈志义,箫鼓渎清猷。
史亦明勋最,时方怒校酋。
还希四载术,将以拯虔刘。

注释

恢能:指拥有广博的才能。
咨岳日:比喻广泛咨询,如同向高山请教。
悲慕:悲伤地怀念。
羽山秋:特指在羽山的秋天,暗含特定的哀思。
父陷:父亲陷入困境或牺牲。
功仍继:继续完成先辈的功业。
君名:国君的名声。
礼不雠:未能通过礼仪回报恩情。
洪水襄陵:大水泛滥,淹没了山陵。
玄圭菲食:黑色的玉圭,象征节俭的生活。
已甘:甘心接受。
鱼父子:比喻亲密无间的关系,如同鱼儿与它们的父亲。
翻荷:反而承担。
粒咽喉:细微的食物,比喻生活艰辛。
古庙:古老的庙宇。
苍烟冷:青烟显得冷清。
寒亭:寒冷的亭子。
翠柏稠:翠绿的柏树密集。
马泥:马蹄踏过的泥土。
真骨动:触动真实情感的地方。
龙画:画中的龙。
活睛留:眼睛画得栩栩如生。
祀典:祭祀的典礼。
稽千圣:追溯千年的圣贤传统。
孙谋:子孙的策略。
绝一丘:超越个人的小天地。
道虽污世载:正道可能被世俗的潮流所污染。
恩岂酌沈浮:但恩泽不会因外界的变化而消失。
洞穴探常近:探索真理往往需要接近本源。
图书:书籍和文献。
茭色:茭白的颜色,象征自然之美。
湖光:湖面的光影。
泉声雨脚收:雨停后泉水的声音更加清晰。
歌诗:诗歌。
呈志义:表达志向和正义。
箫鼓:音乐。
渎清猷:亵渎了清明的计划或理想。
史亦明勋最:历史也清楚地记载了他的伟大功绩。
时方怒校酋:时代正在愤怒地对抗敌对的首领。
还希四载术:还希望拥有四年的治国方法。
将以拯虔刘:以此来拯救深受苦难的人民。

翻译

他能像高山一样咨询朝政,秋天时在羽山悲伤地怀念亲人。
父亲虽遭难但他继承功业,国君之名因未能回报而遗憾。
洪水淹过山陵之后,黑色的玉圭成为节俭饮食的象征。
甘愿如鱼和父子般相依,反而承受着咽喉间的米粒之重。
古老的庙宇青烟冷清,寒凉的亭子间翠柏繁茂。
马蹄下的泥土触动着真实的情感,龙的画像眼睛栩栩如生。
祭祀的典礼追溯千年圣贤,子孙的计谋超越了个人的局限。
正道或许会被世俗玷污,但恩泽怎会随着沉浮而改变。
探索洞穴常常接近真理,图书中就可寻求答案。
德行崇高人们就不懒惰,良好的风气让习俗变得温柔。
茭白的颜色映在湖光之上,雨声停歇泉水声更显清晰。
诗歌表达志向与正义,箫鼓之声亵渎了清明的计划。
历史也彰显他的功绩,时代正愤怒地对抗敌酋。
还希望能有四年的治国之术,以此来拯救苦难深重的百姓。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名为《拜禹庙》。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古圣先贤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感情。

"恢能咨岳日,悲慕羽山秋。父陷功仍继,君名礼不雠。"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在拜谒禹庙时,对于古代圣贤的大禹(大禹即夏禹,也称大岳)的景仰之情,以及对其事迹的追思。大禹治理洪水有功,被后世尊为圣君。"父陷功仍继"一句,暗示了大禹治水的艰难与伟大成就。

接下来的"洪水襄陵后,玄圭菲食由。已甘鱼父子,翻荷粒咽喉。" 描述了大禹治水后的景象和他本人的简朴生活。"玄圭"指的是古代用来祭祀的玉圭,而"菲食"则表明了大禹不贪图享乐,只求国泰民安。

在"古庙苍烟冷,寒亭翠柏稠。马泥真骨动,龙画活睛留。" 这几句中,诗人描绘出了拜谒禹庙的环境氛围和建筑特色,通过对庙宇、亭台等古迹的描述,传达了历史的沉重感和文化的连续性。

"祀典稽千圣,孙谋绝一丘。道虽污世载,恩岂酌沈浮。洞穴探常近,图书即可求。" 这几句表明了对大禹崇拜之情,以及希望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教训的愿望。

最后,"德崇人不惰,风在俗斯柔。茭色湖光上,泉声雨脚收。歌诗呈志义,箫鼓渎清猷。史亦明勋最,时方怒校酋。还希四载术,将以拯虔刘。" 这几句则是对大禹德泽的颂扬,以及希望通过学习古圣先贤之道来指导现实生活的表达。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元稹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也展现了他高超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