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栽两树松,聊以当嘉宾
出处:《寄题盩厔厅前双松》
唐 · 白居易
忆昨为吏日,折腰多苦辛。
归来不自适,无计慰心神。
手栽两树松,聊以当嘉宾。
乘春日一溉,生意渐欣欣。
清韵度秋在,绿茸随日新。
始怜涧底色,不忆城中春。
有时昼掩关,双影对一身。
尽日不寂莫,意中如三人。
忽奉宣室诏,徵为文苑臣。
闲来一惆怅,恰似别交亲。
早知烟翠前,攀玩不逡巡。
悔从白云里,移尔落嚣尘。
归来不自适,无计慰心神。
手栽两树松,聊以当嘉宾。
乘春日一溉,生意渐欣欣。
清韵度秋在,绿茸随日新。
始怜涧底色,不忆城中春。
有时昼掩关,双影对一身。
尽日不寂莫,意中如三人。
忽奉宣室诏,徵为文苑臣。
闲来一惆怅,恰似别交亲。
早知烟翠前,攀玩不逡巡。
悔从白云里,移尔落嚣尘。
注释
忆昨:回忆过去。为吏:做官。
折腰:低头弯腰,象征屈尊。
不自适:不适应。
无计:没有办法。
慰心神:安慰心灵。
聊以:姑且用来。
当嘉宾:当作朋友。
乘春日:趁着春天。
生意:生机。
欣欣:茂盛的样子。
清韵:清脆的音色,这里指松树的声音。
绿茸:嫩绿的草丛。
随日新:随着日子一天天更新。
涧底色:山涧底部的景色。
不忆:不再怀念。
城中春:城市的春天。
昼掩关:白天关门不出。
双影:松树的影子。
对一身:与我独自相对。
不寂莫:不感到寂寞。
意中如三人:感觉心里像是有三个人陪伴。
宣室诏:皇帝的诏书,宣室是汉代宫殿名,这里代指朝廷。
文苑臣:文职官员。
攀玩:游玩,欣赏。
逡巡:犹豫不决。
白云里:指山林,寓意隐居之地。
嚣尘:喧嚣的尘世。
翻译
回忆从前做官的日子,低头弯腰多么辛苦。回来后自己都觉得不适应,无法安慰内心的不安。
亲手种下两棵松树,姑且当作朋友陪伴。
趁着春天浇水灌溉,松树渐渐生机盎然。
秋天依然清脆的松韵,日复一日绿意更新。
开始欣赏山涧底下的色彩,不再怀念城市的春景。
有时白天闭门不出,只有松树的双影与我相对。
整天不觉得寂寞,心中仿佛有三个人相伴。
忽然接到朝廷的诏书,被征召为文职官员。
闲暇时一阵惆怅,就像告别了亲近的朋友。
早知道在青山绿水前,我会毫不犹豫地游玩。
后悔从宁静的山林中出来,把你移到喧嚣的尘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官场中脱身后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变化。"忆昨为吏日,折腰多苦辛"两句表达了对过去为官时的辛酸回忆,"折腰"形象地描述了为官之累。"归来不自适,无计慰心神"则是说回到家乡后,也找不到心灵的安宁。
接下来的"手栽两树松,聊以当嘉宾"一句,通过亲手种植两棵松树,以此作为贵客的象征,表达了对自然界的向往和对人世间繁华过后平淡生活的追求。"乘春日一溉,生意渐欣欣"则是描绘春天来临时,万物复苏,自己心中的喜悦。
诗人在"清韵度秋在,绿茸随日新"中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自然界的美好与生命力的赞美。"始怜涧底色,不忆城中春"则是说到了山谷之美,不再怀念城中的繁华。
"有时昼掩关,双影对一身"描绘了诗人独处的宁静景象,而"尽日不寂莫,意中如三人"则表达了即使是孤独一人,也能自得其乐,不感到孤单。
最后几句"忽奉宣室诏,徵为文苑臣。闲来一惆怅,恰似别交亲。早知烟翠前,攀玩不逡巡。悔从白云里,移尔落嚣尘"表达了诗人对再次被召入仕途的无奈与复杂情感,以及对过往生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迷惘。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勾勒出诗人由官场到隐逸的内心世界的变迁,以及他对自然、生命和人生价值观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