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成持鼓过雷门,谁信抛砖能引玉
出处:《都丞侍郎再和屋字韵诗次韵奉酬》
宋 · 喻良能
小园五亩依篁竹,中有茆茨数椽屋。
小桥度水既窈窕,侧径穿花仍曲六。
惯看翠碧羽差池,时听黄鹂声断续。
诗成持鼓过雷门,谁信抛砖能引玉。
长篇丽句为藩饰,小草么花蒙著录。
悬知家世以诗鸣,压倒平泉与昌谷。
小桥度水既窈窕,侧径穿花仍曲六。
惯看翠碧羽差池,时听黄鹂声断续。
诗成持鼓过雷门,谁信抛砖能引玉。
长篇丽句为藩饰,小草么花蒙著录。
悬知家世以诗鸣,压倒平泉与昌谷。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篁竹:竹林。茆茨:茅草屋。
窈窕:幽深、秀美。
侧径:旁边的小路。
翠碧羽:绿色的鸟儿。
雷门:古代吴国的城门,这里比喻高雅的场所。
藩饰:屏障或装饰。
小草么花:形容平凡的事物。
平泉: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别号,这里代指诗人的家族。
昌谷:唐代诗人李贺的家乡,这里代指李贺的诗名。
翻译
在一个小小的五亩园中,竹林环绕着几间茅草屋。一条小桥横跨流水,显得幽深而优美,旁边的小路穿过花丛,弯弯曲曲延伸六程。
常常看到绿色的鸟儿在竹林间穿梭,不时听到黄鹂的歌声断断续续。
完成诗作后,我敲着鼓走过雷门,谁能想到随意的砖石也能激发佳作。
长篇大论的华丽诗句如同屏障装饰,即使是小草野花也记录在册。
我深知我家世代以诗歌闻名,超越了平泉和昌谷的名声。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雅致的小园景致。诗人以五亩小园为中心,竹林环绕,几间茅屋点缀其中,显得质朴而温馨。小桥流水,路径曲折穿过花丛,环境清幽,鸟语花香,生活气息浓厚。诗人习惯于欣赏翠竹绿意,聆听黄鹂的婉转歌声,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灵感。
他自比为诗人,将自己比作敲击鼓乐的雷门之客,暗示自己的诗才可能像抛砖引玉一样,虽不起眼却能引发他人赞赏。他谦虚地表示,即使是短小的诗句,也能被收录,反映出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自己作品的认可。最后,诗人自信地表达了家族世代以诗闻名,其才华足以超越平泉和昌谷两位著名诗人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自谦的态度,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以及对自己诗歌成就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