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是诸贤出补葺,至今万姓犹疮痍
匪才被蒙主司录,壮图恐负平生期。
刑臣干纪作厉阶,此辈乘势为狐狸。
朝中衣冠死桎梏,意外括索空茅茨。
君门万里不可测,虎豹九关那得窥。
所以流殃遍海岱,使我积愤齐峨嵋。
一时安化起作孽,敢睨神器宁无词。
山东铁骑皆王臣,亦忍弄兵于潢池。
高祖社稷岂易改,孝宗惠爱无孑遗。
所赖天子开神聪,大加显诛不复疑。
继是诸贤出补葺,至今万姓犹疮痍。
朔方三边屡入境,桂林群獠长劳师。
意者蛮貊本梗化,虽在平世亦若斯。
荆巴乃是荒服内,五载恃险夫何为。
要之三将爱生事,民瘼肯与朝廷知。
遂令赤子化魑魅,乳臭小儿尽绯衣。
况闻村落吏捉人,比并只为供军需。
去年华林覆大众,今年桃源杀偏裨。
乃者狼兵岂得已,所过惨于熊与罴。
四方郡邑所召募,纪律不一皆逃归。
以此公私厌金革,庙议复欲为羁縻。
安得一下罪己诏,民得粒食莫为非。
鉴赏
这首诗《百忧行》由明代诗人郑善夫创作,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的深切忧虑和批判。诗中描绘了世路艰难、官员腐败、百姓受苦的社会现状,以及对统治者的呼吁和期望。
首句“自我结束出门时,正值世路多艰危”点明了诗人离开家门时,便遭遇了社会的重重困难和危险,预示着接下来将揭露一系列社会问题。接着,“匪才被蒙主司录,壮图恐负平生期”表达了对不称职官员的讽刺,他们虽然被任命为官,却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刑臣干纪作厉阶,此辈乘势为狐狸”揭示了官员滥用权力、危害百姓的现象。随后,“朝中衣冠死桎梏,意外括索空茅茨”描述了朝廷内部的腐败,导致许多正直之士遭受迫害,百姓生活困苦。
“君门万里不可测,虎豹九关那得窥”表达了对统治者权力的敬畏和对政治黑暗的无奈。接下来,“所以流殃遍海岱,使我积愤齐峨嵋”强调了社会问题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引发了诗人的强烈不满和愤怒。
“一时安化起作孽,敢睨神器宁无词”批评了那些试图篡夺政权的人,暗示了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存在。接着,“山东铁骑皆王臣,亦忍弄兵于潢池”提到了地方势力的崛起,对中央权威构成了挑战。
“高祖社稷岂易改,孝宗惠爱无孑遗”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传统价值观的尊重,同时也对当前统治者的治理能力提出了质疑。“所赖天子开神聪,大加显诛不复疑”表达了对明君的期待,希望他能公正严明地处理政事。
“继是诸贤出补葺,至今万姓犹疮痍”指出尽管有贤能之士试图修复社会,但百姓仍然饱受苦难。接下来,“朔方三边屡入境,桂林群獠长劳师”描绘了边疆地区的动荡,暗示了国家防御力量的不足。
“意者蛮貊本梗化,虽在平世亦若斯”表达了对少数民族地区治理的担忧,认为即使在和平时期也难以避免冲突。最后,“荆巴乃是荒服内,五载恃险夫何为”提到偏远地区的治理问题,暗示了政府对这些地区的忽视。
“要之三将爱生事,民瘼肯与朝廷知”批评了地方官员的贪腐和对民众疾苦的漠视。“遂令赤子化魑魅,乳臭小儿尽绯衣”形象地描绘了社会道德沦丧,无辜百姓受到伤害。
“况闻村落吏捉人,比并只为供军需”揭示了官府为了军事需要而滥用权力,侵犯百姓权益。“去年华林覆大众,今年桃源杀偏裨”描述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对无辜生命的剥夺。
“乃者狼兵岂得已,所过惨于熊与罴”表达了对军队暴行的谴责。“四方郡邑所召募,纪律不一皆逃归”指出招募来的士兵纪律散漫,难以有效执行任务。“以此公私厌金革,庙议复欲为羁縻”反映了社会对战争的厌恶,以及统治者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的努力。
“安得一下罪己诏,民得粒食莫为非”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能够自我反省、采取措施改善民生的渴望。整首诗深刻揭示了明代社会的种种问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正义和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