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子方思舟下碇,阴虬自喜海为家
出处:《淮水暴涨舟中有作》
宋 · 刘筠
行行极目天无柱,渺渺横流浪有花。
客子方思舟下碇,阴虬自喜海为家。
村遥树列秦川霁,岸阔牛分触氏蜗。
鸢啸风高良可畏,此情难论坎中蛙。
客子方思舟下碇,阴虬自喜海为家。
村遥树列秦川霁,岸阔牛分触氏蜗。
鸢啸风高良可畏,此情难论坎中蛙。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极目:远望。无柱:无边无际。
渺渺:广阔无垠。
有花:点缀着花朵。
客子:旅人。
舟下碇:船要停泊。
阴虬:深海中的乌贼。
海为家:以海洋为家。
秦川:古代地区名,这里指广阔的平原。
霁:雨过天晴。
岸阔:河岸宽广。
触氏蜗:比喻牛的触角分开像蜗牛的触角。
鸢啸:老鹰的叫声。
风高:大风。
良可畏:非常可怕。
此情:这种情感。
坎中蛙:比喻身处困境的青蛙。
翻译
视野所及,天空没有尽头,浩渺的水面漂浮着花朵。旅人正在想把船停靠,深海中的乌贼自得其乐以海为家。
远处村庄,树木排列在晴朗的秦川大地,宽阔的河岸上,牛群悠闲地吃草,如同触角分开的蜗牛。
老鹰在高空中尖啸,风势强劲令人畏惧,这种心情难以与河中的青蛙交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淮河暴涨的景象,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在汹涌澎湃之中所感受到的心境。开篇“行行极目天无柱”,通过极度夸张的视角,传达出洪水如同没有边际的宇宙,让人感觉到一种无限的广阔与力量。“渺渺横流浪有花”则是对这股汹涌之水中偶尔出现的落叶或浮物的一种描绘,用以衬托出水势的凶猛。
“客子方思舟下碇”,诗人作为一个旅途中的客者,此时正思考着如何确保舟船的安全,通过“阴虬自喜海为家”一句,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之心,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顺应自然、安于现状的情怀。
接下来的两句,“村遥树列秦川霁,岸阔牛分触氏蜗”,则是对岸边景象的描绘。通过“村遥”与“岸阔”,诗人再次强调了洪水带来的广阔视野,而“牛分触氏蜗”的细节,则透露出即便是在这汹涌澎湃中,生命力仍旧顽强。
最后,“鸢啸风高良可畏,此情难论坎中蛙”,通过对比鸢鸟在狂风中的啸叫与河中的蛙声,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这场洪水带来的震撼和敬畏之心,同时也感叹这种情感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
整首诗通过对大自然力量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面对洪水时的复杂情感,以及他对于生命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