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枝长半狼藉,江枫叶落正凄迷
出处:《雨复作自近村归》
宋 · 陆游
夜听萧萧未涨溪,朝行㶁㶁已成泥。
可怜鸠取招麾速,谁似云知出处齐。
野菊枝长半狼藉,江枫叶落正凄迷。
行人也识龟堂老,小榼村醪手自携。
可怜鸠取招麾速,谁似云知出处齐。
野菊枝长半狼藉,江枫叶落正凄迷。
行人也识龟堂老,小榼村醪手自携。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萧萧:形容溪水声。涨溪:溪水上涨。
朝行:清晨出行。
㶁㶁:形容水流声。
成泥:变为泥泞。
鸠:斑鸠。
招麾:寻找食物。
云知出处齐:云彩来去自如。
野菊:野生菊花。
狼藉:散乱。
江枫:江边的枫树。
凄迷:凄凉迷离。
行人:路上的人。
龟堂老:指有德行的老者。
小榼:小酒壶。
村醪:乡村自酿的酒。
翻译
夜晚听到溪水潺潺未见上涨,清晨行走时道路已变得泥泞。可怜的斑鸠急于寻找食物,谁能像云彩那样明白来去自如。
野外的菊花枝叶散乱,江边的枫叶飘落显得凄凉。
行人们也都知道那位龟堂老者,提着小酒壶自己带着乡间美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雨复作自近村归》,描绘了雨后乡村道路的景象。首句“夜听萧萧未涨溪”,写夜晚听到溪水潺潺声,但雨并未使溪水上涨;次句“朝行㶁㶁已成泥”,早晨出行时,道路因雨水变得泥泞难行。接着,“可怜鸠取招麾速”以斑鸠急于寻找栖息之处比喻行人的匆忙,而“谁似云知出处齐”则借云彩的飘忽不定,暗示世事无常。
“野菊枝长半狼藉”描绘了雨后的野菊花零落散乱,显示出秋天的凋零;“江枫叶落正凄迷”进一步渲染了秋意的凄凉,枫叶飘落,景色迷茫。最后两句“行人也识龟堂老,小榼村醪手自携”,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风雨之中,却依然保持着悠闲自得的心态,提着小酒壶,亲自携带乡间自酿的酒,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世事纷扰的超脱。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雨后乡村的自然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恬淡与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