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到底农桑好,营营误此生全文

到底农桑好,营营误此生

出处:《宋山扫墓书所见
宋 · 吴潜
松楸长夜梦,风露作晨征。
山近却无色,叶枯偏有声。
架禾知岁熟,种麦得天晴。
到底农桑好,营营误此生

拼音版原文

sōngqiūchángmèngfēngzuòchénzhēng

shānjìnquèpiānyǒushēng

jiàzhīsuìshúzhǒngmàitiānqíng

dàonóngsānghǎoyíngyíngshēng

注释

松楸:松树和楸树。
长夜:漫长的夜晚。
风露:清晨的风雨露水。
晨征:清晨的行程。
山近:靠近山。
无色:看不清楚颜色。
叶枯:枯黄的叶子。
有声:发出声音。
架禾:稻谷架起。
岁熟:丰收。
种麦:种植麦子。
天晴:晴朗的天气。
农桑:农业和蚕桑。
好:好的。
营营:忙碌。
误此生:耽误了生活。

翻译

松树与楸树下的长夜梦境,被清晨的风雨露水唤醒。
靠近山峦却看不清颜色,枯黄的叶子在风中发出沙沙声。
看到稻谷架起,我们知道丰收的季节来临,种麦子则期待天晴。
毕竟,务农是最实在的生活,忙碌的营生常常耽误了这样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农村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抒发了自己对于生命、时间和劳动的深刻感悟。

"松楸长夜梦,风露作晨征。" 这两句诗设定了一个清晨的场景,松树在长夜中仿佛做着梦,而微弱的风和露水却已经宣告着一天的开始。这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宁静与活力,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于新生的期待。

"山近却无色,叶枯偏有声。" 山在眼前却失去了夏日的绿意,反而是枯叶在秋风中发出响声。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展现了季节更迭带来的自然界变化,同时也隐含着对于生命过程中衰老与消逝的感慨。

"架禾知岁熟,种麦得天晴。" 这两句表达了农业劳动的艰辛与期待。在收获季节,农人通过架上的禾苗可以判断是否成熟;而播种麦子则需要依赖天气的变化。这不仅反映出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也体现出了劳动人民对于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顺应。

"到底农桑好,营营误此生。" 最后两句诗是全诗的情感高潮。在这里,“底下”意味着最终的归宿,“农桑”指的是农业生产和养蚕业,这些都是古代中国主要的生产活动。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单、自然生活方式的向往,以及对于自己忙碌一生的反思和自我批评。诗人似乎在感叹,自己的一生都在忙碌中度过,却未能真正领悟和享受农业劳动带来的纯粹与美好。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农村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劳动价值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对于简单生活的怀念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