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饥饿半欲死,驱之长河流全文

饥饿半欲死,驱之长河流

出处:《早发黄河即事
元 · 萨都剌
晨发大河上,曙色满船头。
依依树林出,惨惨烟雾收。
村墟杂鸡犬,门巷出羊牛。
炊烟绕茅屋,秋稻上陇丘。
尝新未及试,官租急徵收。
两河水平堤,夜有盗贼忧。
长安里中儿,生长不识愁。
朝驰五花马,暮脱千金裘。
斗鸡五坊市,酣歌醉高楼。
绣被夜中酒,玉人坐更筹。
岂知农家子,力穑望有秋。
短褐常不完,粝食常不周。
丑妇有子女,鸣机事耕畴。
上以充国税,下以祀松楸。
去年筑河防,驱夫如驱囚。
人家废耕织,嗷嗷齐东州。
饥饿半欲死,驱之长河流
河源天上来,趋下性所由。
古人有善备,鄙夫无良谋。
我歌两河曲,庶达公与侯。
凄风振枯槁,短发凉飕飕。

鉴赏

这首元代萨都剌的《早发黄河即事》描绘了清晨从黄河出发时的景象,以及对农民生活的深深忧虑。首联“晨发大河上,曙色满船头”展现了诗人清晨启程,船上沐浴着初升的曙光。接下来,“依依树林出,惨惨烟雾收”通过环境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推移和旅程的开始。

中间四句“村墟杂鸡犬,门巷出羊牛。炊烟绕茅屋,秋稻上陇丘”描绘了农村的日常生活,鸡犬相闻,牛羊出栏,炊烟袅袅,秋收在望,然而“尝新未及试,官租急徵收”揭示了农民生活的艰辛,新谷尚未品尝,官府的赋税却催得紧。

“两河水平堤,夜有盗贼忧”表达了治安问题和农民心中的不安,而“长安里中儿”则通过对比,讽刺了权贵子弟的奢华生活,他们不知民间疾苦。“绣被夜中酒,玉人坐更筹”形象地刻画了他们的享乐场景。

最后,“岂知农家子,力穑望有秋”表达了诗人对农人的同情,他们辛苦劳作,期盼丰收,但生活困苦。“短褐常不完,粝食常不周”直接描述了农民衣食的匮乏。全诗以“去年筑河防,驱夫如驱囚”控诉官府的苛政,导致农民流离失所,哀鸿遍野。

整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农民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统治者的批评,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