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高流水,声振缁林
出处:《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其二十八》
宋 · 释绍昙
没弦琴,有遗音。
调高流水,声振缁林。
碧眼黄头争品弄,无端花擘祖师心。
瑞岩素非妙手,效颦弹一曲看。
叮当叮当,绝听子期迷节奏,和云高挂古松阴。
调高流水,声振缁林。
碧眼黄头争品弄,无端花擘祖师心。
瑞岩素非妙手,效颦弹一曲看。
叮当叮当,绝听子期迷节奏,和云高挂古松阴。
鉴赏
这首宋朝释绍昙的偈颂,以"没弦琴,有遗音"开篇,形象地描绘了一幅看似无弦却仍有余韵的音乐画面。"调高流水,声振缁林",运用了比喻,将琴音比作高山流水,其声势之大足以震动出家人聚集的林间,展现出音乐的深远和震撼力。
接下来的"碧眼黄头争品弄,无端花擘祖师心",通过"碧眼黄头"可能指代僧侣或信徒,他们被琴音吸引,争相品味其中深意,仿佛能洞悉琴者的禅心。"花擘"一词,寓言般地表达了对琴音中蕴含智慧的领悟。
"瑞岩素非妙手,效颦弹一曲看",诗人自谦并非技艺高超之人,但仍模仿前人,只为欣赏这美妙的琴音。"叮当叮当"的琴声在"绝听子期迷节奏"中回荡,暗示琴音之妙,连精通音律的子期都可能迷失于其中。
最后两句"和云高挂古松阴",则以自然景象收尾,琴声与云雾共舞,在古老的松树下回响,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深远的意境,让人感受到音乐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琴音的美妙和引发的共鸣,传达出禅意与艺术的交融,体现了宋代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以及对生活与自然的深深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