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愁看烽火音书绝,欲寄关山道路长全文

愁看烽火音书绝,欲寄关山道路长

出处:《长安秋夜听砧
明 · 区大枢
秋闺夜静捣衣裳,袅袅砧声出洞房。
带月影疏燕塞柳,随风飘落蓟门霜。
愁看烽火音书绝,欲寄关山道路长
不信去时闱已缓,试凭宵梦到辽阳。

鉴赏

这首《长安秋夜听砧》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闺中女子捣衣的情景,充满了浓郁的思乡之情和淡淡的哀愁。

首句“秋闺夜静捣衣裳”,点明了时间与地点,秋夜的宁静与捣衣的声响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忙碌的氛围。接着,“袅袅砧声出洞房”一句,通过“袅袅”二字,生动地描绘了砧声悠扬、绵延不绝的特点,仿佛将读者带入了那幽深的闺房之中。

“带月影疏燕塞柳,随风飘落蓟门霜”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意象组合,以月光下的稀疏柳影和随风飘落的蓟门霜,象征着远方的思念与离愁。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寄托了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挂念。

“愁看烽火音书绝,欲寄关山道路长”则直接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忧愁与无奈。烽火连天,音信断绝,想要传递思念之情却因路途遥远而无法实现,这种情感的表达既真实又深刻,让人感同身受。

最后,“不信去时闱已缓,试凭宵梦到辽阳”两句,通过反问与想象,展现了主人公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她不相信时间会如此缓慢,于是尝试在梦中穿越千山万水,到达辽阳,与亲人相聚。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通过捣衣声、月影、霜雪、烽火等意象,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思乡之情与哀愁的秋夜场景,展现了古代女性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