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肆欺诞,明主怀忧勤
出处:《章安祥符寺御坐》
宋 · 石?
章安古县治,湫隘仍嚣尘。
何为金玉舆,下游江海滨。
奸臣肆欺诞,明主怀忧勤。
祸乱防未然,斯言可书绅。
何为金玉舆,下游江海滨。
奸臣肆欺诞,明主怀忧勤。
祸乱防未然,斯言可书绅。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章安:古代的县名。湫隘:狭窄。
嚣尘:喧闹的尘土。
金玉舆:华贵的车驾,比喻高位者的仪仗。
下游:指较低的地方,这里可能指远离朝廷的地方。
江海滨:江河的边缘,象征偏远地区。
奸臣:阴险狡诈的大臣。
肆欺诞:肆意欺诈。
明主:贤明的君主。
忧勤:忧虑而勤奋。
祸乱:灾难祸害。
防未然:预防于未发生之时。
斯言:这话。
书绅:写在衣带上,表示牢记。
翻译
章安古县的治所,狭小又充满尘嚣。为何要用金玉装饰的车驾,去往江海边的低地?
邪恶的权臣放肆欺诈,贤明的君主心中忧虑勤奋。
要预防未然的灾祸,这番话值得铭记在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对当前社会状态的不满和忧虑,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明君能早预防祸乱的期望。诗中“章安古县治,湫隘仍嚣尘”两句通过对比古代的清廉与当下的腐败,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何为金玉舆,下游江海滨"则是对那些奢侈浪费、贪图享乐的人或事物的讽刺。接着“奸臣肆欺诞,明主怀忧勤”指出奸臣的存在给国家带来的危害,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能够识别并处理这些问题的英明君主的期望。“祸乱防未然,斯言可书绅”则是提倡要在灾难发生前加以防范,并且认为这样的警示之言应当被记录下来。
总体来说,这是一首政治性质的诗歌,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也表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君主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