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人情类皆然,是亦焉足概全文

人情类皆然,是亦焉足概

出处:《莫厌贫十二首
明 · 释函是
贫贱无长虑,富贵有深嗜。
多嗜常多忧,薄虑鲜所蔽。
人情类皆然,是亦焉足概
往昔古帝王,自视若胥隶。
持此贫贱心,行吾所无事。
衡门栖迟者,所贵非寡累。
一身不足营,万物我皆备。
逍遥托巢许,黾勉夔龙志。
即使长独处,耦耕岂不愧。
植杖竟何人,岂以隐显异。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价值和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开篇即揭示了贫贱与富贵的不同心态:贫贱之人忧虑较少,而富贵之人的欲望往往导致无尽的忧虑。这种对比强调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追求与忧虑之间的矛盾。

接着,诗人指出人们往往按照自己的情感倾向行事,但这种行为模式并不值得广泛概括或推崇。他通过引用古代帝王的例子,展示了那些视自己如同普通百姓的君主,能够保持贫贱之心,从而避免了过多的忧虑和烦恼。这样的生活态度在诗人看来,是值得推崇的。

进一步,诗人列举了巢父和许由两位隐士的例子,以及夔和龙两位辅佐帝王的贤臣,说明了无论是在隐居还是在官场,都能找到满足和快乐。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了个人的价值,无论是逍遥于自然之中,还是在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最后,诗人提出疑问:“植杖竟何人”,意指真正能坚守自我,不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都能保持内心平静的人,究竟是谁呢?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反思,也是对当下及未来的一种探索,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人生真谛的探求。

整首诗通过对比贫贱与富贵的心态,探讨了人生价值与生活态度的深层意义,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独特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