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捧檄未同毛氏喜,向人羞拟贡弹冠全文

捧檄未同毛氏喜,向人羞拟贡弹冠

明 · 林光
台书旌奖及儒官,鼓舞斯文耸众观。
捧檄未同毛氏喜,向人羞拟贡弹冠
雨馀庭草还无恙,秋霁云山尚耐看。
点检平生男子事,受恩容易报恩难。

鉴赏

这首明代林光所作的《承巡按邓侍御旌奖檄至二首(其一)》,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在受到表彰后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学问、责任的深刻思考。

首句“台书旌奖及儒官”,描绘了朝廷以官方文书的形式,对儒家官员进行表彰的情景,体现了对知识与道德的尊崇。接着,“鼓舞斯文耸众观”一句,不仅表达了表彰活动对文化精神的提振作用,也暗示了它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使众人瞩目。

“捧檄未同毛氏喜”,这里借用了毛遂自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在接到表彰通知时,内心既非如毛遂般欣喜若狂,也非完全满足,而是有着更为复杂的感受。这种微妙的心理状态,反映了作者对于荣誉与自我价值的深入思考。

“向人羞拟贡弹冠”,进一步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在他人面前,他可能感到羞愧,难以像某些人那样轻易地展示自己的荣耀,这既是对社会评价体系的一种反思,也是对自己人格独立性的坚守。

“雨馀庭草还无恙,秋霁云山尚耐看”,这两句自然景象的描写,寓意深远。雨后的草地依然生机勃勃,晴空下的山峦依旧壮丽可人,象征着即便在外界环境变化或个人遭遇挫折时,内在的精神世界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仍能保持坚韧不拔。

最后,“点检平生男子事,受恩容易报恩难”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一生作为男子的责任与义务的深刻认识。在享受了来自他人的恩惠之后,认识到感恩虽易,但真正报答这份恩情却往往困难重重,这不仅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呼唤,也是对社会责任感的强烈呼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作者在面对荣誉与责任时的复杂心理状态,以及对个人成长、社会伦理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