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业终归马伏波,閒身孰与钓台多
出处:《读寒山子诗漫题十二绝》
明 · 董其昌
勋业终归马伏波,閒身孰与钓台多。
金刚圈子才吞却,百劫熏修不奈何。
金刚圈子才吞却,百劫熏修不奈何。
鉴赏
此诗《读寒山子诗漫题十二绝(其五)》由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通过对比历史人物和隐士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勋业终归马伏波”,引用了东汉名将马援的故事,马援曾立下赫赫战功,但最终仍归于尘土。这里以马伏波的功业终归于无常,暗喻人生功名利禄终将消逝,强调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次句“闲身孰与钓台多”,则转向对隐士生活的向往。钓台,典出《史记·货殖列传》,指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功成身退后,与西施泛舟五湖,过着闲适自在的生活。此处以“钓台”象征隐逸生活,与前句形成对比,表达了对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
后两句“金刚圈子才吞却,百劫熏修不奈何”,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金刚圈子,佛教术语,象征修行者的心性或法界。这里以“金刚圈子”比喻高深的修行境界,暗示即使在极高的修行层次上,也难以完全摆脱人生无常的困扰。而“百劫熏修”则强调了长时间、不懈的努力和修炼,即便如此,“不奈何”三字则表明了对人生无常的无奈和接受。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隐士生活的对比,以及对修行境界的探讨,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以及在面对命运不可逆转时的平静接纳。诗中蕴含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