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晕生几重,挂壁何团团
如何壮夫事,今作儒者欢。
罚郡在僻左,时清政多闲。
戎装命宾侣,作此开愁颜。
吴弩号健捷,仆夫为吾弯。
正侯废已久,画纸为雕盘。
日晕生几重,挂壁何团团。
记筹鼓声急,中的酒量宽。
诚非军旅事,亦有堵墙观。
安得十万枝,长驱过桑乾。
射彼老上庭,夺取燕脂山。
不见一匈奴,直抵瀚海还。
北方尽纳款,献寿天可汗。
吾徒久不武,干禄为饥寒。
所得才升㪷,龌龊在朝班。
不如执戈士,意气登韩坛。
笑拥白玉妓,醉驰黄金鞍。
郎官一生俸,供尔数月间。
儒将古所重,料兵如转丸。
谁知戴章甫,终老弄辛酸。
偶因儿戏为,痛念边事艰。
临风自慷慨,素发冲儒冠。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蹶张:古代的一种强弓。旧史:历史记载。
壮夫:勇猛的人。
儒者:文人。
罚郡:受罚的郡守。
僻左:偏远地区。
戎装:战服。
宾侣:朋友。
吴弩:吴地的弓。
弯:拉弦。
正侯:古代的官职。
雕盘:描绘的图案。
晕:日晕。
团团:圆润的样子。
筹鼓:计数的鼓点。
中的:命中。
堵墙观:比喻看热闹。
十万枝:极言数量多。
桑乾:河流名。
老上庭:敌人的宫殿。
燕脂山:地名。
瀚海:大沙漠。
天可汗:对唐朝皇帝的尊称。
干禄:求取官禄。
龌龊:污浊。
韩坛:古代比武的场所。
白玉妓:歌妓。
黄金鞍:华丽的马鞍。
郎官:官职名。
数月:短时间。
料兵:预测战局。
转丸:形容运筹帷幄。
戴章甫:戴上儒冠。
弄辛酸:过着艰辛的生活。
儿戏:玩笑。
边事:边境事务。
临风:面对风。
素发:白发。
儒冠:儒生的帽子。
翻译
历史记载着蹶张,强弓也是古老的官职。为何壮士的事业,如今成了文人的乐趣。
偏远郡守受罚,政事清闲时光多。
身着战袍召集友人,以此排解忧愁。
吴地的弓箭以敏捷著称,仆人帮我拉弦。
正侯的技艺荒废已久,只能在纸上描绘雕盘。
日晕重叠,挂在墙上圆润无比。
记得急促的鼓点,饮酒量却因此宽广。
这并非真正的战争,但也像看墙头争斗。
怎能有十万枝箭,疾驰过桑乾河。
射向敌人的宫殿,夺取燕脂山的领土。
不再见到匈奴,直驱至瀚海归来。
北方归顺,向天可汗献上祝寿。
我们长久缺乏武力,只为温饱求官禄。
得到的微薄俸禄,只够在朝堂上污浊。
不如握戈勇士,意气昂扬登上韩坛。
笑着拥抱着白玉歌妓,醉酒驾驭着黄金马鞍。
郎官一生的俸禄,只能供给你几个月。
古代看重儒将,他们运筹帷幄如转弹丸。
谁料到我戴上儒冠,却终老于辛酸。
偶尔因儿戏之举,深感边疆事务艰难。
面对风,我心怀激昂,白发冲破了儒冠的束缚。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王禹偁所作,名为《射弩》。诗中通过对古代强弩和壮士事迹的回忆,以及对当时儒者生活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军旅生涯的怀念和不满现实的复杂情感。
诗歌开篇即以“蹶张见旧史,强弩亦古官”设定了历史与传统的氛围,随后通过一系列对比,如“如何壮夫事,今作儒者欢”、“罚郡在僻左,时清政多闲”等,诗人表达了对过去英雄时代的向往和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同时,诗中也不乏细腻的描写,如“日晕生几重,挂壁何团团”、“记筹鼓声急,中的酒量宽”,这些生动的景象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军旅生活的描述,如“安得十万枝,长驱过桑乾。射彼老上庭,夺取燕脂山。不见一匈奴,直抵瀚海还。北方尽纳款,献寿天可汗。”展现了对于边疆征战和军功的憧憬与自豪。然而,这种情感并未持续到诗歌结束,而是转向了对儒生生活的无奈和批评,如“吾徒久不武,干禄为饥寒。所得才升㪷,龌龊在朝班。不如执戈士,意气登韩坛。”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对于儒家学问未能带来实质改变的失望。
最后,以“笑拥白玉妓,醉驰黄金鞍。郎官一生俸,供尔数月间”等句结尾,诗歌中透露出一种生活的无常和人生的短暂,以及对于过去英雄事迹的终极怀念。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王禹偁的文学才华,更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展现了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