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辞嵩少雪,久绝贝多书
出处:《锦城秋寄怀弘播上人》
唐 · 李洞
极顶云兼冻,孤城露洗初。
共辞嵩少雪,久绝贝多书。
远照雁行细,寒条狖挂虚。
分泉煎月色,忆就茗林居。
共辞嵩少雪,久绝贝多书。
远照雁行细,寒条狖挂虚。
分泉煎月色,忆就茗林居。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极顶:高处。云兼冻:冻结的云层。
孤城:孤独的城市。
露洗初:黎明时洗净。
嵩少:嵩山和少室山。
雪:雪景。
贝多书:贝叶经书(古代佛教经典的一种)。
远照:远处的阳光。
雁行:雁阵。
寒条:寒冷的树枝。
狖挂虚:猴子挂在枝头。
分泉:分隔的泉水。
煎月色:在月光下映照。
忆就:回忆起。
茗林居:茗林居所(可能指一个宁静的住所或与茶相关的居所)。
翻译
高处的云层冻结如冰,孤独的城市在黎明中洗净尘埃。大家一同告别嵩山和少室山的雪景,很久没有收到远方贝叶经书的消息了。
远处的阳光照耀下,雁阵如同细线般清晰,寒冷的树枝上挂着几只猴子的身影。
泉水在月光下分外明亮,让我想起曾在茗林居的日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山水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孤独感受和思念之情。
"极顶云兼冻,孤城露洗初。"开篇便以高远的山峰和孤立的城堡设定了一种超脱世俗、寂寞凄清的氛围。云雾缭绕于山巅,仿佛连天接地,而那座城堡在露水洗刷下显得格外冷清,时间似乎静止在黎明的初刻。
"共辞嵩少雪,久绝贝多书。"诗人与友人共同辞别了嵩山(即太行山或其他山名),而那里的雪已经不多,可能暗示时光匆匆,事物易逝。"久绝贝多书"则显示出诗人长时间不接收到朋友的信件,书信成了思念的载体。
"远照雁行细,寒条狖挂虚。"远方的阳光穿透薄雾,照耀着天边飞行的雁队,其形状变得细小而模糊。那"寒条"二字描绘了树枝在严冬中的萧瑟,而"狖挂虚"则是对自然景象的一种想象,可能是指某种动物的足迹或其他自然现象。
"分泉煎月色,忆就茗林居。"诗人似乎正在用山间清泉来煎熬出月光般的水色,这里既有对自然之美的品味,也有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切怀念。那"茗林居"可能是诗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或者是一种理想中的避世之地。
总体来看,此诗通过对秋天山水景色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怀与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