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自古英雄地,城外洪河接渺茫
出处:《答睢宁崔丈》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睢宁自古英雄地,城外洪河接渺茫。
黄石至今存老父,紫芝何以慰君王。
文章亦是商周物,服食无如日月光。
相对淮南悲岁暮,萧萧风雪一衔觞。
黄石至今存老父,紫芝何以慰君王。
文章亦是商周物,服食无如日月光。
相对淮南悲岁暮,萧萧风雪一衔觞。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名为《答睢宁崔丈》。诗中充满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与对时局的感慨。
首联“睢宁自古英雄地,城外洪河接渺茫”描绘了睢宁这片土地自古以来就是英雄辈出的地方,城外的洪河与远方相连,景象辽阔而深远。这里既是对睢宁地理环境的描绘,也是对历史文化的赞颂。
颔联“黄石至今存老父,紫芝何以慰君王”引用了黄石公和汉高祖刘邦的典故,黄石公将兵书藏于石中,后赠予刘邦,助其成就帝业。这里表达了对古代智者和英雄的敬仰,同时也暗含着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反思。
颈联“文章亦是商周物,服食无如日月光”提到文章如同商周时期的宝物,珍贵无比;而服食之术则不如日月之光般普照万物。这句诗在赞美古代文化的同时,也暗示了现实中的某些事物或方法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尾联“相对淮南悲岁暮,萧萧风雪一衔觞”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诗人与友人在淮南之地饮酒,面对即将来临的岁暮,心中充满悲凉。风雪交加的环境下,一杯酒寄托了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思以及对现实的忧虑,语言凝练,情感丰富,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