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久不作,命世岂无人
出处:《送林汝雨提学岭南》
明 · 薛蕙
圣人久不作,命世岂无人。
贤哉白沙翁,崛起南海滨。
研几见智崇,固穷占道醇。
吁嗟百年后,斯人不可闻。
儒林实渊源,庶官非等伦。
君虽旧史氏,选择典斯文。
番禺名都会,多士何彬彬。
之子允师表,先正有遗尘。
千仞独高逝,九渊终自珍。
出处苟不审,性命谅奚云。
衰俗日陵夷,我怀难具陈。
风声系先倡,典刑期再新。
嘉会亟增脩,江门堪问津。
赠言同心友,景行良可遵。
贤哉白沙翁,崛起南海滨。
研几见智崇,固穷占道醇。
吁嗟百年后,斯人不可闻。
儒林实渊源,庶官非等伦。
君虽旧史氏,选择典斯文。
番禺名都会,多士何彬彬。
之子允师表,先正有遗尘。
千仞独高逝,九渊终自珍。
出处苟不审,性命谅奚云。
衰俗日陵夷,我怀难具陈。
风声系先倡,典刑期再新。
嘉会亟增脩,江门堪问津。
赠言同心友,景行良可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薛蕙所作的《送林汝雨提学岭南》。诗中以“圣人久不作,命世岂无人”开篇,表达了对人才的期待与赞美。接着,诗人赞扬了“白沙翁”的智慧与坚守,强调了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和不同官员之间的差异。诗人提到自己作为历史学家,负责整理这些典籍,同时指出番禺作为名都会,人才众多。
诗人特别提到林汝雨作为师表,继承先贤的遗风,即使在高处独自离去,也如同深谷中的珍宝一样宝贵。他警示人们在选择出处时要谨慎,因为这关系到生命的本质。面对衰败的社会风气,诗人表达了内心的忧虑,但仍然寄希望于能够恢复先贤的倡导精神,重新树立典范,并期待与友人共同增进友谊,探讨道德行为的标准。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人才的颂扬,也有对社会现状的担忧,以及对未来变革的期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