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劳游刃烹秦鹿,直以馀锋剪楚猴
不劳游刃烹秦鹿,直以馀锋剪楚猴。
将相岂烦加越砥,宽仁自足淬吴钩。
断蛇断石都休问,遗恨平城雨雪羞。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干将:古代名剑,象征力量和决心。斗牛:星宿名,这里比喻强大的敌人。
秦鹿:比喻强大的对手,如秦国。
楚猴:比喻狡猾或难以对付的敌人,如楚国。
越砥:越地的砥砺,指磨砺宝剑的磨石。
吴钩:吴地制造的弯刀,象征军事力量。
平城:古地名,汉朝曾在此与匈奴交战。
雨雪羞:比喻因失败而感到羞愧,如同雨雪带来的寒冷。
翻译
手执干将剑瞄准斗牛,那时上天意欲助兴刘氏王朝。无需费力就能击败秦国的猛兽,剩下的力量足以剪除楚国的顽敌。
宰相和将军无需再磨砺越砥,他们的仁德已经足够淬炼吴钩的锐利。
无论是斩断巨蛇还是击碎顽石都不必提及,真正的遗憾在于未能在平城之战中取得胜利,让雪耻之泪与雨雪交融。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题汉中嶓冢观高祖庙试剑石》。从艺术风格来看,这是一首集历史回顾与个人情感表达于一体的诗歌,它通过对古代英雄事迹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于理想人物品质的追求和赞颂。
"手袖干将射斗牛,当时天意在兴刘。" 这两句诗开篇就以宏伟的历史画卷拉开序幕,描绘的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英勇事迹。这里的“手袖”指的是古代英雄挥洒自如、不经意间展现出的英勇气概;“干将射斗牛”则是用来比喻刘邦以弱胜强,以少克多的非凡勇力。“当时天意在兴刘”表达了诗人对汉高祖刘邦受命于天、顺应历史潮流的肯定。
"不劳游刃烹秦鹿,直以馀锋剪楚猴。" 这两句进一步描写刘邦平定天下的英雄气概。“不劳游刃烹秦鹿”意指刘邦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不必费多大劲就能轻易获胜;“直以馀锋剪楚猴”则形象地表达了刘邦用不尽的锐利剑锋,轻松斩除敌对势力的威力。
"将相岂烦加越砥,宽仁自足淬吴钩。" 这两句诗转向对汉高祖及其功臣宽厚仁德的赞颂。“将相”指的是统兵打仗的将领和辅佐君主的宰相;“岂烦加越砥”意在强调他们治国安邦,非但不需过分严苛,更无需刻意雕琢;“宽仁自足淬吴钩”则是说汉高祖刘邦及其功臣胸怀博大,不仅治理天下有方,更能以德服人。
"断蛇断石都休问,遗恨平城雨雪羞。" 最后两句诗则转向对历史的沉思和个人的情感抒发。“断蛇断石”形象地描绘了汉高祖刘邦在开创大业过程中所面临的艰难险阻;“都休问”意味着这些往事已成为不必再提的过往;“遗恨平城雨雪羞”则是诗人表达对历史英雄壮举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于自己未能亲历那段辉煌岁月而感到的一丝羞涩。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汉高祖刘邦及其功臣的事迹进行艺术加工,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领袖形象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个人的历史情怀和时代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