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言戒困兽,无易箦中尸
出处:《感遇二十五首 其十五》
宋 · 张耒
衅隙不在大,巫臣图夏姬。
百端终困楚,吴子会黄池。
怨有大于此,居高易逢危。
何言戒困兽,无易箦中尸。
百端终困楚,吴子会黄池。
怨有大于此,居高易逢危。
何言戒困兽,无易箦中尸。
注释
衅隙:争端。大:大小。
巫臣:春秋时期晋国大夫。
图:设计陷害。
夏姬:春秋时期美女,被多国争夺。
百端:各种计谋。
困:困住。
楚:楚国。
吴子:吴王阖闾。
黄池:地名,春秋时期会盟之地。
怨有大于此:更大的怨恨。
居高:身居高位。
易:容易。
逢危:遭遇危险。
戒:警戒。
困兽:被困的野兽。
箦:竹席。
尸:尸体。
翻译
争端不在于大小,巫臣设计陷害夏姬。各种计谋最终困住楚国,吴王阖闾在黄池会盟。
怨恨有时比这更大,身居高位容易遭遇危险。
怎能说警戒被困的野兽,不要像换床而死的尸体一样轻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耒的《感遇》系列中的第十五首。张耒以其婉约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著称,这首七言绝句通过对古代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隐喻,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变迁、个人命运多舛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之情。
"衅隙不在大,巫臣图夏姬。百端终困楚,吴子会黄池。"
这里借用古代巫臣与夏姬的故事及吴子与伍员在黄池相会的事迹,来描绘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对友情的思念。在这几句话中,"衅隙不在大"暗示了小的裂痕可能演变成大的矛盾,而"巫臣图夏姬"则是一种比喻,用来表达诗人对于朋友之间微妙关系的担忧。"百端终困楚,吴子会黄池"则是对历史上两位英雄人物的相会和悲剧命运的一种回味,从而映射出诗人内心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面临困境时的无奈。
"怨有大于此,居高易逢危。何言戒困兽,无易箦中尸。"
在这两句话中,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世间怨恨和不平之事的深刻感慨,以及对于处于高位的人容易遭遇危险的警醒。"何言戒困兽,无易箦中尸"一句,则是一种比喻,用来告诫人们要警惕那些看似平静但实则充满危险的情况,犹如被囚禁的野兽和已经死亡的尸体一样,都可能隐藏着不易察觉的威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事件的借鉴,传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是一篇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