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意将残魂化水,虫吟渐壮气兼秋
出处:《江上不寐》
明 · 陆卿
百感填胸弗自由,新诗敢拟到随州。
古云抱石疑生蒂,衰柳垂堤若系舟。
月意将残魂化水,虫吟渐壮气兼秋。
渔蓑此日从飘泊,生计惟堪问白鸥。
古云抱石疑生蒂,衰柳垂堤若系舟。
月意将残魂化水,虫吟渐壮气兼秋。
渔蓑此日从飘泊,生计惟堪问白鸥。
鉴赏
这首诗《江上不寐》由明代诗人陆卿所作,情感深沉,描绘了诗人面对江面时内心的复杂情绪与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
首联“百感填胸弗自由,新诗敢拟到随州。”开篇即表达了诗人内心情感的纷繁复杂,无法自控,同时流露出诗人想要通过创作新诗来抒发情感的渴望,但又担心自己的作品难以达到随州(古代文化名城)的高水准。
颔联“古云抱石疑生蒂,衰柳垂堤若系舟。”运用比喻手法,以“抱石”和“衰柳垂堤”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仿佛生命之树在风雨中摇曳,如同船只在波涛中漂泊,形象地描绘出生命的短暂与不确定。
颈联“月意将残魂化水,虫吟渐壮气兼秋。”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景象的感悟,月亮即将消逝,其光芒似乎化为流水,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消逝;而虫鸣声在秋天的背景下显得更加壮烈,既有生命的顽强,也蕴含着季节更替的哀愁。
尾联“渔蓑此日从飘泊,生计惟堪问白鸥。”诗人以渔翁的形象自比,表达了自己生活的漂泊不定,同时也寄托了对自然界的深深依恋。最后一句“生计惟堪问白鸥”,既是对自然界的向往,也是对生活的一种超脱态度,暗示着诗人希望通过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找到心灵的归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刻的生命体验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